返回第五十一章 龙凤居(第1/4页)  一笑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街道上忽然涌现大批的军卒和东厂的番子,时间点便落在铁飞鹰与公孙无救离开二爷宅子之后的一个时辰。

    “怎么回事?”

    “问我?我哪知道。”公孙无救耸耸肩“问刘闲还差不多。”

    黑衣的番子在街上来往纵横,张贴告示,驱赶行人,宣扬从明日起为期七天的朝歌城锁城的规矩,禁军校尉则向着四门而去准备交接。

    没人敢质疑,只因他们的黑衣皂靴以及腰间的铁尺长刀。

    即是东厂的令,便必然是有皇帝准许的,谁也不敢什么。

    “走吧,别触这帮黑狗牙的眉头。”二人与刘闲关系还是不错,不代表便与东厂交好。这帮东厂的番子只认刘芝麻的令,做起事来六亲不认。若是铁飞鹰敢扎刺,倒不后果怎样,但街上大抵是要见些血的。他们也是奉命做事,没道理平白害了他们的性命。

    “咸口的豆腐脑儿,哥儿尝尝味道如何。老太婆也愿意吃豆腐脑儿,不过喜欢吃甜口儿的。老头子在的时候倒是也喜欢吃咸的,与哥儿一样,我俩这辈子为了这豆腐脑儿也没少争吵。”老太婆颤颤巍巍又絮絮叨叨的将一碗豆腐脑儿端上桌,面容慈祥。

    “有劳婆婆。”徐千山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笑着感谢。

    这是一间无名的店,在京城中偏僻的某处。

    猪王睡了一天也没有醒转的迹象,徐千山叫了几次没叫醒,为他简单号了脉好像不是什么大事,徐千山一时无趣,便带上帷帽在这朝歌城中转了转,在天黑时分走进了这家店。

    这店中四张木桌,十六把长条椅,就是简简单单的一间屋,不大,也没有所谓的后厨。老婆婆年纪应该很大了,一脸的老年斑,弓腰驼背,既是老板也是伙计。

    屋子正中是三个煤炉土灶,上边儿架着三口锅儿,旁边一个凳,在旁边儿是在墩儿案板,上边儿有着些食材。

    君子远庖厨是这个时代的讲究,也是圣贤书上的礼节。这样在食客面前做饭其实是相当失礼的行为。若是有人较起真来上衙门状告,那事情真是可大可,不过也没人那么无聊。

    这堂中三两食客都是习以为然的样子,徐千山江湖出身更没有那许多讲究,只觉得这样当着面儿做饭似乎更加亲切,也更温馨,就好像幼时他与关玄衣在院中练功,然后饿了走进屋子里,老爹准备了几道菜让他们慢些吃。

    “唉,这帮黑狗,此番戒严不知又是要抓谁?”

    “管他呢,总于咱们没什么干系。对了,那半掩门儿的李寡妇你知道吧,她。。。”

    隔壁桌上的食客闲聊不休。

    徐千山用勺子尝了一口豆花,香甜咸鲜,一种很幸福的感觉“若是他在,肯定得要甜的,然后我俩就得争上一番。”

    可惜他不在。

    “哆哆哆哆。”最后那个客人点了饺子,老婆婆此时正在切面剂子。速度不快,但胜在一个有条不紊。

    有夜风吹进了屋子,门上挂的一串贝壳做的风铃看来也有许多年头,铃声相较于清脆不如更厚重,一个中年人走了进来坐在了徐千山的对面“那张桌靠窗,有些冷,便与兄弟拼个桌儿,还请兄弟不要见怪。”

    “不会。”徐千山摇头。

    “二,来啦?可有一阵子不见了?”老婆婆眼神儿应该不太好,抬头细瞅了一阵儿方笑道“饺子?”

    “嗯,来点儿就成,一壶热酒。”中年人回道,看来是这店中的常客了。

    饺子煮好了,三盘。一盘端给了那边久候的客人,另外两盘连着一壶热酒却放在了徐千山的桌上“你这哥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碗豆腐脑儿哪够吃的,正好老太婆多下了几个,你也吃点儿吧,不算你钱。”

    老婆婆絮絮叨叨的完,便又缓缓走回当中的煤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