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励志相夫(4)(第2/3页)  永远的新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工和板皮锯工各一名:有的木讷,有的健谈;有的其貌不扬,有的精神帅气。

    我和他们交谈着,在采访本上不停的记录着两天后,采访结束,我被这些普通工人的故事打动,头脑里构思着——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呢?

    突然,我耳边响起了当时流行的一首歌儿:“没有树高,没有花香,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有啦,这篇通讯的题目就叫“小草们的情怀”。

    回到家,晚上,我几乎是一气呵成文稿。最后是这样写的:“一叶知秋。用不着多举例了,这,就是我们的锯木工人,他们朴实无华,粗犷直率,常年累月,辛勤的劳动着c劳动这,就象路边的小草,虽不起眼,却为人们奉献着绿茵”

    英淑又是第一个读者,她首先被感动了:“我家先生果然文字功底过人,这样普通的人和事,都能写出美感”

    见孩子睡熟了,她用爱妻独有的方式“奖励”了本作者。

    此文在英淑阅后,我没有让任何一级领导审看,只在宣传部管章的人那加盖个公章,直送日报社,责编还是上次发“厂长周末”稿的那位。

    很快就在周日增刊第二版见报,篇幅占了近三分之一版面呢。

    英淑回来跟我讲:此文发表,在厂内反响不小,认识的人见到夸耀她爱人有才。说话时,我明显感觉到她喜形于色。

    我工作关系转到了厂党委宣传部后,按照个人要求,主抓通讯报道。“本台c本报通讯员”的发稿捷径,使我的新闻写作迈上新台阶。

    花江日报开设了一个新栏目:明牌战略纵横谈。为此,栏目主编数次到工厂商谈,希望我们拿出一篇有分量的通讯,是关于明牌的。因为我厂的“花江牌刨花板”新近被评为花江市十大明牌产品之一。

    任务下达到工厂,具体交给宣传部,实际采访c执笔者归我。

    我有点犯难,这明牌产品该怎样宣传?怎样写得耐读?

    去刨花板分厂采来素材后,迟迟下不了笔我在苦寻一个载体或者说一种形式。

    回家看到儿子在看“安徒生童话”连环画,忽然启发了我:这刨花板产品不就像童话“丑小鸭”里的白天鹅吗?初时丑陋不被人知,长大后才脱颖而出

    于是,一个标题倏地闪现:“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花江牌刨花板诞生记。

    我洋洋洒洒写出了长篇通讯,大大超出了报社规定的字数。栏目主编审阅后,提出的意见是:文章不错,篇幅还得压缩。

    我拿起红钢笔来,却下不去手删改——就像医生给自己看不了病一样,忍痛割爱好难呀。只好交给部长去弄。部长唰唰给砍下几大段来,字数基本达到要求了。

    大约一周左右吧,日报“经济特刊”登载“丑小鸭”文。这时,党委书记已经兼任厂长了,他在全厂调度会上,专门提到这件事,表扬了我们党委宣传部。 开部务会时,直接领导又表扬了我。

    刨花板分厂更是把我当作“有贡献”的人物,在年底表彰期间,专门让我到分厂,由分厂厂长亲自发给我一个红包:感谢我为宣传刨花板产品所做的贡献。

    该文后在《龙林林业报》发表,编辑给了大半个版面,还配发了“编者按”呢。年底评全省林业好新闻,此文获得一等奖,奖金由作者所在单位颁发。

    当我把红包和奖金一起拿回家时,英淑说:“这都是你的心血换来的,给你买一件好点的羽绒服吧。”其实,我早就惦记换掉过时的呢子大衣,一直没好意思提,今天终于如愿。

    次年,在省林业系统宣传骨干新闻业务培训班上,“丑小鸭”作为“新闻好标题”范例之一,被林业报社长兼总编专门推出,供大家借鉴交流。坐在台下参加培训的我,脸上好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