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说:你活干得不错,就是手里机器太陈旧,得换机器了;如果你换机器的话,我保证能让你把本钱收回来。
回家跟英淑商议。娘子说:“换就换吧,你现在私用公家机器,给自己干活赚钱,终究不是常事呀?”
我与许同学一起上街选购新机器。我看好了一款日立牌摄像机,整个下来四千多元吧。建议两人合着各买一台,还能讲讲价。
许却没有相中此机,非得买9000机不可。我一看要一万元呢,暗暗咂舌。
最终,我买了日立机,她买了松下机,花费比我多一倍不止。
申老板果真守信,婚庆旺季里,几乎每周都给我派活儿。大概两年后吧,闲时我把记事本上的“录像账”拢拢,高兴的发现:本钱已经收回了。
从这个申老板后,我先后与几个老板合作,有鲜花店的,也有礼仪公司的。其间机器更换了两茬。直到和小唐两口子合作:由他们出机器设备c揽活,并负责后期制作,我只管现场录像,俗称叫做“卖手腕子”吧。
在二十多年的“拇指族”生活中,始终离不开英淑的支持。
跟叫刘义的老板干时,要求比较苛刻:现场录像过程中,必须打新闻灯照明,说这样录出来的人,面部是暖色调的,后期制作出来效果好。
我去北龙商城买来新闻灯。到家一试,灯光确实明亮,不过片刻灯身就开始发热,如果长时间使用的话,有可能引燃的。
英淑提议:把外罩玻璃卸掉看看? 我拆开固定螺栓,取下有机玻璃罩,再打开灯,果然不热了。想来是无遮挡后,散热快了的原因。
散热解决了,新问题又出现了:新闻灯在现场是需要人举着的,没有固定杆是不行的。
英淑亲自跑去电检分厂,请师傅帮忙,量身定做长50公分左右的灯杆,选取的是铝合金电木材料,用螺栓与新闻灯固定在一起,再安装上灵便的控制开关。
她要付材料费,人家坚持不要。吾妻办事,到底妥贴善于变通:她到附近食杂店,买了两盒玉溪烟和糖,送给干活的师傅们。
有了这个新装备,以后我现场录像,每次都需找专人举灯照明,我客气的称其为“灯光师”,“摄制组成员”。虽说往返携带,路上挺麻烦的,可是能有一种电视台现场录像的氛围,倒也挺“专业”的。
看到我冬季户外录像,而且又多是去周边乡下,路途远,时间长,英淑挺心疼。 专门为我买了几百元一双的军勾皮鞋,以后乘坐长途客车赶活,脚一点都不冻了;还给我买了露手指的特制手套,能保暖还不影响手指头按键,挺实用的。
婚庆录像有时需要早起赶活。不管多早,哪怕是凌晨三四点,赶上冬至月,天还漆黑的,她都会先于手机闹钟起床,沃好荷包蛋。叫醒先生。待我洗漱完后,面也下好了(我特别喜欢吃面)。看着我吃完蛋和面,又帮着我装好所有设备c穿好行头。等接到司机师傅电话后,打着手电,一直送我到楼下步出单元门。还忘不了在我面颊上亲一口:一切顺利,平安归家! 搞得跟新婚小两口似的。可我内心是很受用的,这一天干活都有劲。
婚庆录像这活儿,“人家坐着我站着人家吃着我看着”,是个半体力半脑力的活。要求反应速度快——“腿勤”,沟通能力强——“嘴勤”,受得了委屈——“心宽”。好在这几条,我均具备,因此和多位老板合作得还可以,都是顺其自然解除的“口头合同”。除了小唐两口子(现仍合作)外,没有不欢而散的。有的老板,后来跟我还有人情往来呢。
当然,从事这个行当益处多多。最可取的地方是:由于是办喜事,你所见多为笑脸,客客气气的人多,尊重你的人多;尤其是到女方家跟拍,小半天围绕着新娘子转,真是养眼呢!这一天,不管“底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