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
掩卷沉思:物质,意识,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国家……这些哲学的新名词一下子涌进了他的脑海,既新奇又感叹,新奇的是学了这么多新知识,感叹的是自己自以为读了十多年书有文化有知识了,可实际是一无所知,今后要学的知识太多了。更令他欣慰地是解开了心中郁闷的对成分的认识,他原来想得多肤浅啊,想一个人的思想是受自己支配的,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实则不然,一个人的思想是受到他所处的存在的物质决定的,也就是受到社会上了阶级地位决定的,你是无产阶级,你的阶级地位就决定你必须革命,而你是地主阶级,你就必然反对革命。他以前总是对成分耿耿于怀,郁结于心,这是违背唯物辩证法的,是主观的臆想;而唯物辩证法是对客观世界进行科学的研究从而得出的正确结论。读完了这本书,他觉得自己理论有所提升,心胸开阔了,思想畅亮了。他想,这样的哲学基础书,应该条分缕细地研读,应该做出详细的笔记,才能吃得透,才能明白其内含。可是,他又眼馋那没读的《资本论》,也想一睹为快,权衡半晌,还是决定读《资本论》,读完后,再回过头来,细致的研读每一本。于是,他恋恋不舍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放下,又开始读马克思的《资本论》。
高志远一气儿读了十多天书,因为他已割了一垛榛柴,全年的烧柴都够用了,冬天也就没什么活了,他像得到宝贝似的得到几本书,不读完饭吃不香觉睡不着,一气儿把两本书都读完了才放了心。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还好读,《资本论》就不那么好读了,它虽是一部理论著作,但却更像一部高深的数学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最基本的人们最常见的却被所有人忽略的商品进行价值分析,运用数学推理,得出劳动价值论,为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也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
文章说深奥很深奥,它论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资本的积累、经济危机……等很多涩晦的理论,很难啃。但说简单也简单,如它讲到“剩余价值”学说,就说工人干活,资本家付给他钱,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实际上,这不是“等价交换”。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己所得的报酬。如一个工人一天劳动所得为8元钱,而他在一天之内为资本家所创造的利润远远不止8元,可能是16元,也可能是24元,还可能更高。这怎么能是“等价交换”呢?那么这多余的部分,即这个工人工资之外的8元或16元或更高的数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无偿地剥削走了。马克思把这个“帐”算清以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手段、诀窍就给暴露出来了。这是多么浅显的道理,一看不就明白了吗?所以,读《资本论》,如在一个优美的风景点旅游,有时要爬高山险谷,有时也要漫步绿野湖畔,有时啃得头迷眼花,有时又心花怒放……不过,不论是艰苦也好,还是顺利也罢,都是一种享受。
读完以后,他再也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便找出了毛笔、墨和大白纸,把白纸割成条幅的形状,研好墨,把摘录的马克思和的话写在条幅上,贴在墙上。几幅条幅的语录是: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