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潘老夫子(第1/3页)  明朝老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接下来两日,在林琛的主持下,大量来自岭南的青蒿,被源源不断的压榨成汤药,送到各个病患的手中。

    张居铮手书三十多道帖子,内附上汤药制作工艺,由李卫派人传递南直隶各府c应天巡抚,布政使司,甚至京城六部故旧c御史台c大理寺都收到了青蒿治疟的方子。

    且每个帖子中,都注明了宋明的姓名c表字。其中有协助遏制疫情发展的意思,但为宋明养望的意味更甚。

    张居铮自知性格端严c不懂变通,这些天性使得他官运一般,一届榜眼三十载,还没混进三品大员的行列,徽州知府都干了快十六年了,当年的大叔都熬成爷爷了!

    真不是他得罪人太多。只是张居铮对官运一向不甚看重,昔日时常在同僚和后进中宣称,自己资质愚钝,为一府数百万生民立命,已然是极限。这不是嘴上开花,实际徽州府十几年治下,政通人和,经济腾飞,很少有破家败户的事件发生。吏部每年考核,张居铮都是中上之选,只是不贿赂的坚守,让他始终固守徽州一地。

    这次宋明浪子回头,还一下子拿了这生民立命的功劳,让张居铮老怀畅快。不得不说压抑住的都是要爆发的,望子成龙加上大器晚成,这股气浪是要宣泄的。张居铮头脑一热,没有跟宋明打招呼,就直接借着官帖为其扬名了。

    科举乃至为官,这名望是根本。亦或者说名望这个东西对于各行各业都是需要的。

    看看是个乡绅,都要在家门口修路搭桥,遇到个灾情建庙施斋又是必做的事情,真当他们家大业大,圣母佛心,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搞不清是否有他日首辅阁臣年幼求学,走过你家修筑的桥梁。如同后世那美利坚,为国人称赞的坦克校车,那些总统c议员,幼年谁没坐过!

    这是传承,中国古来有之,也是华夏文明的高贵之处。后世的缺失,是历史原因,破烂大地重新衍生文明之路,这个需要时间。凡是不是一蹴而就的。

    宋明本来是不太认同这句话的。

    德哥几日的运动,积攒多年的脂肪开始有了消瘦的迹象,可把宋夫人心疼的不得了。但没有指责宋明,只是陪着流几滴眼泪,让宋明怜爱不已。

    “凡事循序渐进,德哥今日就休息吧,明日随为父去张氏学堂备考。”宋明打发了德哥,挽着宋夫人的巧手,院门一关,自成天地。

    德哥丢下两个石墩,笑着摸摸头,擦了一把汗,转身回屋继续温书。

    “公子,明日就要去张氏学堂,是不是有些急切了!”宋夫人关切的问道。这是新的称呼,源于宋明的心结,觉得宋夫人喊相公总让他感觉前任还有遗留,一场新的爱情,自当从懵懂开始。宋明想正经谈一场无关乎婚姻的爱情。

    宋明摇头苦笑,还不是张居铮的意思。今早张智深那个传话筒又来了,告诉宋明明日即赴张氏学堂,继续执鞭授课。宋明知道便宜岳父的打算。

    这两日,徽州上下到处都宣扬着“武曲星”c“小药王”的丰功伟绩,军户淳朴,两个大汉召集了大量袍泽,在市井间流传着宋明舍身送药的传奇;医者有道,陈琛一干医者面对病患,更是每送上一罐青蒿汤汁,就要着重提到宋明的济世生民之功。短短两日,宋明的名声居然就这样有了好转的迹象。

    张居铮心思活跃,想着宋明借机回到学堂执教。便下令宴请张氏学堂的夫子们。那些老学究家中或多或少家中都有亲旧患了疟病,承了救命之情,自然不会冥顽不灵,大都同意宋明回到张氏学堂,但只允许他入蒙馆。

    古代按照施教程度,大都把私塾c学堂之类分成蒙馆和经馆两类。蒙馆的学生由儿童组成,重在识字;经馆的学生以少年人以上年龄为主,大多忙于举业。张氏是大族,常年在经馆用功的族人不下百人,蒙馆更甚,足有千人之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