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6章 忽必烈有龙阳之好?(第3/4页)  销魂倚天神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已是多了一份感激。张超群自然知道,这个憨直汉子是感激自己对他的信任。

    张超群道:“王爷,你是个英雄,我这个兄弟,也是一条好汉,直爽人面前尽管敞开了说话,那才痛快不是?王爷有何见教,只管说便是。”

    忽必烈略一沉吟,道:“不怕老实说,张超群,其实,我蒙古帝国已经开始对你们的南征,倒不是我要和兄弟你为敌,实在是因为大汗的命令,如今我们已兵分三路,一部就是我的大军,从襄阳正面进攻,而大汗率主力向四川进军,另一路的统帅是我国的名将兀良合台,他亲率怯薛军取道乌蒙,从陆路进攻石门关,南宋之军力,实在没有多少可能抵挡,本王不忍见你明珠暗投,我也不说什么要你投效的话,我知道,你是英雄,断然不会轻易投顺,但我希望你能离开襄阳,去临安也好,去哪里都行,我实在不愿意和你在战场上相见。”

    张超群和聂斌二人面面相觑,一脸的诧异和惊疑,聂斌的惊愕更甚,张超群还多少知道些历史,虽然他弄不清乌蒙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石门关在哪块,但他却是知道,蒙古的确是发动过这样一次战争,不过,蒙古这次好像是没赢,历史上,蒙哥就是在这一次合围南宋的战役中,染上了疫病身亡,紧接着,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争权,闹了好几年,忽必烈取得了胜利,当了大汗,整合又整了几年,才又再次南征,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随着南宋丞相陆秀夫背负着年幼的小皇帝在崖山投海而亡,宋朝,这个曾经辉煌,曾经伟大的王朝覆亡!

    襄阳防线若是被破,首都临安就直接面对蒙古铁骑,很遗憾,那一战,宋朝败了,但被“历史学家”形容成中国第一弱军的宋军直到最后也没有放弃,作为汉人的尊严,他们虽败犹荣!

    崖山一战,是南宋对抗蒙古鞑子的最后一战!在那些猪狗不如的贼历史家们的笔下,大宋军民以血以命的抗战,和战败后十几万不愿做亡国奴的宋朝军民集体投海殉国,是“不识时务”是“螳臂当车”崖山一役,南宋军民不畏强敌,与国家生死与共的英勇气概是不会因王朝的覆灭而黯淡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个人的安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时,从天子到百姓,不愿屈服的这些男人坚守着支撑自己多年的信念,用热血写就了出的正气之歌被永为传唱。

    这就是汉人的气节!这是汉人的荣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那个时侯的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至少在凶残的敌人面前,小皇帝不是投降元朝鞑子,而是选择了投海,宁死也不受辱!至少大宋的军民投海殉国的,多达十几万,海上浮尸十数万,天地为之悲鸣,山河为之变色!其后,被元朝奴役了一百多年的汉人,血性已经消失殆尽,虽然汉人随后获得了胜利,建立了明朝,但最终在煤山上吊自杀时,却没有人为之自尽,汉人的血勇,汉人的荣耀消亡,在此可见一斑,也许大家不知道,在南宋崖山一役之后,日本人举国茹素哀悼宋朝的灭亡,尽管笔者极度讨厌那个岛国,在这里也只是做个客观的评说,能让外国举国茹素哀悼,这从侧面也证明大宋的伟大。

    作为深谙历史的张超群,他比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人都更加明白襄阳的重要,既然来了这里,就要做点事了,不论自身的力量是否微薄,都要尽力去做!

    不过,忽必烈能把这种极为重要的军事情报坦然告知,也是令他感到极为意外的,虽然不知道他究竟是不是太过自信,但他的坦诚,却是令张超群有点犯难,有点迟疑,无疑的,这厮虽然长得没自己帅,武功也没自己高,叉叉功能更极为欠缺,但他的人格魅力却是挺充足的。

    (注:兀良合台:开国功臣速不台的长子,曾随军远征欧洲。另:怯薛军:成吉思汗建立的御林军,地位极高,普通的怯薛军士兵的地位也比一般千户官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