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6章 朋友圈的神奇(第1/2页)  田野花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怎么样,这东西没见过吧!”陈文用小刀戳开了竹节的眼,将带着翠绿色的酒液倒入了杯中。  酒隐隐带着竹子的清香,其实这种味道并不强烈,注意力没被吸引的话淡薄得几乎感觉不到。  但在你视觉的加持下似乎会放大一样,让这种本来很细微的味觉刺激变得明显化。  大伙都觉得新奇,竹节酒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玩意,和陈文一样他们脑子里最大的疑问是酒是怎么封存到这竹节里的。  司机第一个拿起空的竹节,上下一看除了那个戳出来的小洞,哪都是完好如初。  技术员围过来看着,也是啧啧称奇,想不通酒是怎么灌进去的,难不成竹子里自己长出来的?  陈文作为主人一边倒着酒一边开玩笑说:“你们想拍就拍咯,这东西不是什么秘密,发发朋友圈什么的就当帮我做个宣传。”  生态园的地标已经完成了,只要一发就可以清晰的标注出地点。  至于名字,很是俗套:龙眼生态园,主要是陈文想先把这个地名的优势占下来。  新奇的东西发朋友圈,微博,似乎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即使竹节酒在我国而言不稀奇,但在普通人的生活圈子里也算稀罕物,尤其对那些住在城里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这算是比较小众的,实际上酒也没香醇到什么地步,可没见过的人一看确实稀奇。  二胖第一个拿出了手机,其他人也是好奇得很拍了起来。  竹节,酒杯,各种摆造型各种的拍,这东西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新奇。  别小看这小小的照片,这也是宣传效果之一,在小范围的传播也有不错的广告效应。  现在这是民众已经离不开的生活习惯了,朋友圈,每天不刷似乎都不舒服,这个习惯占据了所有人的碎片时间。  地铁里,公车上,走路时,甚至蹲厕所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的刷一刷。  曾经微商泛滥,屏蔽掉这些广告轰炸以后,朋友圈真正的宣传作用就得到了很真实的升华。  大多数人留下的是真实朋友的权限,基本上能看你朋友圈的都是认识的熟人,所以这一类的宣传可以得到有效的推广。  关于朋友圈的商机很多人都忽略了,不过陈文倒是想起了一个经典的案例。  各地流行的夜宵不同,大多是烧烤或是烤鱼一类的。  喜欢主食的有吃盒饭,饺子,各种生滚粥,或是面汤米粉汤一类的。  这方面是大同小异,有区别的话顶多是特色鲜明的地方美食,但陈文见过一个奇葩,也是从这事感受到朋友圈恐怖的力量。  豆浆<u>油条</u>包子,很标准的早餐配备,这些东西哪一条都和夜宵不沾边。  不过省城开过一家就是专门做晚间生意的,绝对的违反了常理但生意异常的火爆。  早上的<u>油条</u>豆浆都是一块钱,但到了夜宵时间价格水涨船高,变成了每样都是一块五甚至两块,绝对属于暴利了。  可价格贵,人们还是趋之若骛,说到底就是猎奇心理作祟。  不排除一部分是夜猫子,几乎没见过早晨的太阳,忘了豆浆<u>油条</u>什么滋味正好晚上当夜宵吃可以回味一下。  但大多数人就是猎奇,那家店开张的时候生意还可以,到后期火爆得买个外卖都大排长龙。  后边很多跟风的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不过第一个吃螃蟹的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品牌效应,在<u>一定</u>的地方范围内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其实包子有多好吃是不可能的,那家店全都是早上进的货留着晚上卖,人家压根连<u>油条</u>都不会炸什么都是买现成的。  说白了,东拼西凑,空手套白狼,最忙碌的也就是煮煮豆浆而已。  发展到了后期,很多人就是为了拍照片发朋友圈去那排队的,不算炫耀的一种就是秀存在感吧。  这是互联网+的魅力,在各种外卖APP层出不穷的时候,他们也算是剑走偏锋杀开了一条血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