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楔子(第1/2页)  绝品农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生三件喜事,分别为:金榜题名时 , 洞房花烛夜 , 他乡遇故知。

    科举制早已随着封建王朝的湮灭已成过去式 , 金榜题名自然也无从说起 , 若是高考与科考也能相提并论的话,赵文武也曾经有过。

    只是考上了大学,人没去上。

    有如画龙点睛一般 , 龙是画了,眼睛却没点上。

    至于他乡遇故知 , 赵文武有如大家闺秀一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分别最久的还是家里的一条母狗 , 一个月不见 , 却带回来了一窝小狗,这算不算惊喜?

    前两件事 , 若还不够瓷实 , 洞房花烛夜,这件大喜事,今天赵文武实打实要沾上了。

    今天是赵文武与朱婷的订婚日。

    按他故乡规矩 , 两人一旦订婚,从此天涯海角,夫唱妇随 , 朱婷便是赵家人了。

    赵文武坐立难安 , 既是忐忑 , 又是激动,更多的是茫然,如此多的情绪…

    客厅里坐着是赵文武的亲戚们,舅舅,姨娘 , 三叔 , 磕着瓜子吃着糖果。

    正说着赵文武小时候的一些臭事:

    天井里 , 几个壮小伙正在打糍粑,个个精赤着上身,双手紧握碗口大的冲具 , 你一锤我一锤,淘着石臼里煮熟的糯米饭。

    屋里四张大饭桌,围着五个中年妇女,揉捏着碾碎的糯米饭,制成碗口大扁圆的糍粑。

    她们需制成一百九十九个糍粑,赶在十二点前。

    这糍粑放在米面上,分成三担 , 由赵文武带着去女方家里,在她家吃午饭,之后把她接回家里来。

    人人一团喜庆之色,叽叽喳喳地说着话。

    手中握着一块玉佩,是赵文武翻箱倒柜找到的,是祖父遗留之物,玉佩两种颜色,一黄,一白 , 两者毫无瑕疵,却又井水不犯河水。

    金黄色的鲤鱼弓身跃起 , 激起一道白色的浪花。

    雕刻者别具匠心 , 把两种毫不相干的颜色 , 巧夺天工一般刻画成一个物件 , 如今看来天衣无缝,毫无违和之色。

    今日赵文武要把它送给朱婷,绝对不能让母亲看出自己半分不悦。

    朱婷是母亲托人讲和的一个村里姑娘。

    赵文武与她见了几次面 , 彼此都不讨厌,至于喜欢——

    同学说,只要彼此不厌恶 , 至于与谁结婚,结果均是一般。

    毕竟她是母亲送自己的礼物,赵文武不能让母亲失望 , 便满口答应了下来。

    事到临头了 , 赵文武却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院子里两只拴住的小猪 , 头上戴着红花 , 正哼哼唧唧地叫着。

    中午12点,便由同学晓秋、徐东斌牵着,呵 , 自己今天要成为猪郎官了。

    眼见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女方中间人云嫂走了进来。

    杨淑娥热情地端茶倒水,拿瓜果。

    云嫂道:“不用了,不用了。这会亲家母你忙。别的也没有什么事。我这次来是提醒你们一下 , 有三点要注意 , 第一 , 三金,金首饰,金耳环,金戒指 , 第二 , 车队必须有宝马车 , 第三,你们要准备八万聘礼。”

    三金,早已筹备。

    宝马车迎娶 , 也好办,在镇上租用一辆就行,也花费不了多少。

    只是—杨淑娥笑容僵硬在脸上,愕然道:“八万块钱,怎么不早说,现在忽然提起,一下子怎么拿得出。”

    云嫂道:“哎哟 , 亲家母。我以为你们早知道了,就没有再提,现在哪个嫁女不是这一套,难道你们没有准备这些,亏得我想起来,现在补办还来得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