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都是镇上的熟面孔。
镇上没人养鱼 , 估摸着他们是电鱼机打来的鱼。
小镇地处平地,没有河流也无高山 , 过去是旱地 , 后来修建一条大水渠 , 从罗海水库引水 , 才有良田百顷。
每当一发大水,几十亩的大水库,水渠两旁的池塘 , 那些养着的鱼俱都往外逃,满水田里乱撞。
赵文武记得上初中之时 , 父亲赵云轻一锄挂上一条二十多斤的草鱼。
这些人便是昨夜暴雨之后,到田里沟里抓鱼去了。
几人当中有三人赵文武比较熟,一个姨表兄小鹤 , 一个叫大鹏 , 还有一个叫水鸟。
都是鸟人类 , 既不种田地 , 又不摆摊,就在家里窝着,在平民老百姓眼里俱都是游手好闲 , 好吃懒做的人,不是上山打猎,便是下河摸鱼 , 反正没有一个正行。
这几年倒是越活跃滋润了 , 听说三人结伴捕野猪 , 一头能卖万儿八千的,一年下来也能发个小财了。
等赵文武家的鱼都摆出,这几人都围过来看。
小鹤道:“我操,就三条鱼。黄鳝 , 鲶鱼 , 还有一只老鳖。”
家里还放着一条五斤三两的大草鱼 , 是留着自家吃的。
草鱼不值钱,五块钱一斤,上了三斤还要降价 , 因为草鱼太大的话,皮糙肉厚不好吃,一般卖的草鱼一斤到三斤为佳。
大鹏道:“赵文武行啊,一条老鳖都比我一盆鱼都贵。”
水鸟道:“何止你一盆鱼,我们三人的鱼加起来都不过100来斤,满打满算,五百来块钱。他这条老鳖估计有三四斤。”
赵文武嘿嘿笑道:“四斤出点头。”
水鸟道:“我就说了吧 , 家养鱼鳖一百来块钱一斤,野生鱼鳖两百块钱一斤,超过一斤的价格还得有涨的。这一条鱼卖不出800块钱,你来找赵文武。”
赵文武心里那个高兴啊,发了一场大水,厨房涨了水,鱼到碗里来了,这不是天降馅饼吗,哦那不是馅饼 , 直接是软妹子,相当于赵文武摆摊的半个月收入了。
他们的水盆俱都是木盆 , 内里长满了青绿的水草丝 , 在吹氧机子吹拂下 , 仿佛一个小池塘 , 鱼在里面自由自在,每一条都活蹦乱跳的,让人购买欲大增。
反观赵文武家的鱼盆是铝盆 , 一汪死水,三条鱼在里面沉默不语。
这就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对比。
他们的木盆里面 , 大大小小,从七八斤的草鱼到半来斤的鲤鱼,俱都是家养着的鱼。
由于起得早 , 天刚见曙光 , 没几个人影。
有限的几个人俱都是匆忙去县城的 , 还有小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
七点一过 , 摆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多是卖水果,卖蔬菜 , 卖猪肉,牛肉的人。
赵文武隔壁摊位的就是一个卖蔬菜的,年龄和杨淑娥一般大 , 赵文武叫她郑姨。
她家不种田 , 只从进镇赶集的老农手里购买 , 再洗干净择整齐高价卖出去。
郑姨抱着孙子见到赵文武,两眼笑得弯弯的,道:“小赵,今天不卖水果改卖鱼啦?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还是咋地 , 你妈总是说你成天好吃懒做 , 我讲不是的 , 看看昨夜就打渔去了,搞点副业。”
赵文武总不能告诉她鱼从水井里跳出来的,他愿意说 , 人家也愿意信才行。
鉴于此,只是笑而不语。
郑姨抱着三岁大的孙子蹲下来看鱼,教他说话道:“哎哟,看有蛇鱼,还有鳖,还有鲶鱼,鲶鱼都长胡子了。”小家伙对鱼倒是有兴趣 , 乌溜溜的眼睛盯着水盆,一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