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 应该是销往别处了。
多次问起 , 何师傅总是笑而不答,或者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它。
至此,赵文武心知肚明 , 也不便追究,自个拿着自己那份钱 , 管何师傅把鱼卖给了谁。
水井之中抓上来的多为黄金泥鳅,黄金虾子,虽然赶集日拿出去卖 , 却没有销路。
因而每次都要炒上几盘 , 让过路的客人品尝。
这倒是成了街头一景 , 跑大巴的乘务员 , 每天都要几条泥鳅或者虾子送饭。
更大吃货竟然是那个小女孩,也不知是谁家的孩子,每天中午端着一个碗守在何师傅摊前 , 等着从天而降的泥鳅或者虾子。
开始父母颇有微言,做生意的哪有天天倒贴钱的?
家里还没有富裕倒流油的地方,怎能像施粥一般地把泥鳅炒了让人家吃!
可是赵文武每天早出晚归,辛辛苦苦去抓鱼,人晒的黑亮黑亮的 , 雷打不动地要挣上三百块钱一天才肯回家。
父母怜惜着儿子辛苦 , 每天换着花样做菜让赵文武补身体 , 至于其它的事,听之任之了。
赵文武自从与何师傅做上生意之后,每天炒菜的多了何师傅只是象征性地收十几二十的块钱油盐钱,多了就不肯收了。
这样赵云轻 , 杨淑娥那更是没有异议了。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赵文武在外 , 不过是游山玩水罢了。
稍微近点的便步行前去 , 路途遥远的,便骑上摩托车,更远的还要坐上大巴。
玩的尽兴了 , 才找一处水泽,将玉佩拿着,诱捕鱼。
只找金贵的鱼才肯收着,鳖偶尔能够抓上一两只,将它们放到晓秋的酒店里卖,他家的水池经常有四五只野生鳖,俱都是赵文武抓获的 , 这可便宜了镇上单位的头头脑脑。
赵文武偶尔也抓一两条杂鱼,留作家里的菜点,隔三差五地做一顿鱼吃。
做的多了,做鱼的厨艺大有长进,有时父母都赞不绝口。
生姜是做鱼必不可少的作料,因其去腥除臭的性质,即便是生手,添加几块生姜,鱼的味道也不会很差。
更何况手里有了余钱 , 家里添了一台电脑,拉上了网线 , 即便对做鱼一窍不通,难道不会问百度么?
刮风下雨上上网 , 和晓文徐东斌他们喝喝酒 , 天气晴朗的日子四处去游山玩水 , 又不愁吃穿,这样的日子过得倒也逍遥。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