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8 章(第1/4页)  现代化的陷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类人所为。就连在“保姆”这类看起来似乎对他人最没威胁的fù女当中,也经常发生拐卖雇主家小孩、偷盗雇主财产,甚至伙同他人杀害雇主以抢劫财物,或绑架雇主家小孩以勒索金钱的案件。由此足见贫穷阶层在道德上并不见得有什么优势。

    据《中国市场经济报》1996年、月17日发表的《打工族犯罪现象不容忽视》一文称,打工族犯罪,首先是比率高。一些大中城市,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来打工族作案的比率越来越高。其次是团伙作案多。因为进城做工,大多是乡亲、朋友结伴而行,同吃同住。第三是侵犯财产型犯罪多。他们之所以外出打工,就是为了挣钱。可是在城里挣钱也不那么容易。有些人发财心切、一旦达不到目的就想走歪门斜道,不惜任何代价搞钱。第四,多带有季节xìng,大多发生在三夏、三秋和春节以前。这时候他们正要回家收割或者过年,觉得反正作完案就走,警察也抓不着,胆子因此特别大。第五,手段特别残忍。因为来自贫困地区,有些人对物质占有yù特别强烈。同时大多数打工族年龄偏低,无牵无挂,在城里又无亲无故,作起案来往往不计后果。

    打工族犯罪的原因,首先是这些人的素质比较低。据某地的粗略统计,在当地的打工族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了将近80%,文盲占了20%,高中文化水准的只有0.2%。其次是管理跟不上。当打工族像潮水一样涌来的时候,加上他们分散居住,常常飘浮不定,有关管理部门原有的管理制度就显示出种种的不足。反差心理也是造成某些人犯罪的重要原因。由于打工者自身条件的局限,他们在城里干的,基本上都是最脏、最累、最苦的活。工作压力大,随时都可能被解雇。城市的种种高消费,使打工族中一些人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失落感和压抑感,造成他们心理失衡,促使其走上犯罪道路。

    可以说,当前在追逐财富过程中,社会各阶层的表现并无多大的本质不同。只不过有权者用权,无权而又愿铤而走险者用暴力而已。素以“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yín”为人格理想的中国文化,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道德困窘,并不只是少数人的困窘,而是整个文化在财富面前的困窘。这种困窘令研究者感到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人经济lún理观念变迁的历史过程。

    小结从lún理学角度看,中国人现在奉行的功利主义观念是导致实践负效应的前提。一旦缺乏lún理约束,人类实践活动就必然会出现盲动。所谓功利主义的观念,就是主张在考虑行动后果时,考虑的是行动可预期的直接后果,而不是那些未来的后果。这就是说,它注重的是直接利益,而不顾人类长远的利益。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它造chéng rén和自然关系的失衡。如只考虑眼前利益、不顾及人类的长远利益,不顾一切地掠夺资源,从而破坏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失调;另一方面,它加剧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人和人之间,利益集团与利益集团之间,如果不是奉行正当合理的竞争原则,势必影响市场经济的有序xìng,从而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因此,功利主义实践观念在两方面加剧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困境。众所周知,国家功利主义的泛滥,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短视行为。

    目前中国这种功利主义的经济观念已主宰了经济生活,最恶劣的影响乃是在通过经济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事实教育着人们:只有适应这种严重扭曲的经济秩序,人才能生存下去。

    这方面最著名的一个命题就是当代青年对腐败的看法:腐败虽然在道义上遭到贬斥,但如果只有通过腐败才能办成事,那它就没有什么不好。这种有用即善的看法事实上漠视了一切lún理规则的限制。

    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的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