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4 章(第2/4页)  现代化的陷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日广东省高级法院审结广东湛江富力公司走私案,该案走私物品价值达10.4亿元人民币,偷逃失税和增值税达5.4亿多元。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强辉,因放纵庇护走私,造成国家近亿元的损失,于1996年9月上旬被湛江市委勒令停职检查,同时被立案停职检查或移jiāo司法机关侦查的还有该县打击走私办公室、工商局、公安局、农业银行遂溪支行的负责人等6人,其罪状主要是或与走私犯罪嫌疑人通谋,或为走私活动提供巨额资金(贷款)。

    但和另一些黑权结合现象相比,这种目的只局限于赚钱的黑权结合似乎又算不了什么。

    已有传媒指出,目前某些领导干部中已出现伴大款、伴上司、伴黑的“三伴现象”。前两种现象已出现好些年,后者则是近几年才有的“新时尚”。一些基层干部对治下的黑社会势力不但不进行约束制裁,反而引之为“可以借助的力量”,或明或暗,互有往来,甚至互为倚恃,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某种“私人目的”。如此行事的人,往往还自诩为“上jiāo权贵,下jiāo江湖”,获得在“上九流”和“下九流”中都能应付裕如的“好名声”。广东阳春市两名副市长为剪除自己仕途中的障碍,居然与黑道人物联手,出钱请黑社会杀手杀害现任市长,谋杀黑网甚至编到了海外,连加拿大的果道人物都参与了这次谋杀行动。如此局面都已出现,对“黑权结合”现象还不予以有力制裁,任其坐大,后果实在堪虞。

    中国目前这种地下经济泛滥的局面,其危害xìng已经有目共睹。如何才能遏止它的继续泛滥已经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降低黑色收入的最佳方法莫过于通过政策来加大犯罪的经济成本,使犯罪变得无利可图,进而达到减少或制止犯罪的目的。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加利。S.贝克,就是因他将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扩大到非市场行为的人类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广阔领域,而摘取当年桂冠的。

    与同时代经济学家有着显著区别的是,贝克研究分析的社会问题常超出一般经济学家考虑的范围。他在其名著《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中,集中论述了罪与罚,亦即犯罪行为和对付犯罪的公共政策问题。传统观点对犯罪通常持如此看法,即认为犯罪行为是精神病和社会压迫造成的,罪犯是社会制度可怜的“牺牲品”,这一观点最著名的表述是法国文豪雨果在《悲惨世界》里一再强调的那句名言:“当一个人心里充满了黑暗的时候,犯罪的不是犯罪的人,而是制造黑暗的人。”这面人道主义的旗帜曾在两个世纪里高高张扬,一直作为批判司法制度缺陷以及体现人类对弱者的关怀精神而存在。尤其是当著名的心理分析家米林格的《罚之罪》一书于1961年出版以后,这种态度开始对美国社会政策施加重大影响,法律日益向扩大罪犯的权利改变,从而减轻了对罪犯的警惕与定罪,对守法的人民提供的保护日益减少。但由于现代社会中人们犯罪的动机和犯罪的内容已和18世纪有了很大的不同,再用这种人道主义观点来分析犯罪行为,尤其是分析以贪污腐败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犯罪与以贩dú或财产型犯罪为主要内容的刑事犯罪显然已不合适。贝克根据自己对社会犯罪行为的长期观察,认为犯罪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活动”,犯罪分子有自己的“成本”和“收益”。犯罪分子之所以实施犯罪,是因为他预期犯罪收益大于成本,所以犯罪是在权衡各种谋利方式的成本和收益以后作出的理xìng选择。而犯罪量不仅决定于可能犯罪者的理xìng与偏好,也决定于政策创造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包括用于警察局的支出、不同罪行的惩罚,以及上学、就业、训练计划的机会。贝克因此提出,对付违法行为的最优公共政策就是提高违法成本,使违法“不合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