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猫、狐狸、灰狼、猎豹拜伏于地叩,首再三道谢老子:“弟子一定谨记师傅教诲”
众生肖无奈,强忍一腔怒火作罢。
从此,花猫、狐狸、灰狼、猎豹,便与十二生肖一同于在东山听老子讲经传道,潜心修行。
老子等食过飞升仙丹次年三月廿八日,老子正在超然内堂抄写经文,忽有弟子入告,堂前有神鸟自天而降。老子讶然,持笔而出,果见凤凰栖于梧桐之上,见老子,展翅腾空,绕树三匝,三点头乃长鸣而去。
老子若有所思,双目虚掩,过函关以来数十年的时光倏忽闪过眼前。彼时,纷乱四起,哀鸿遍野,硝烟狼藉,周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为了寻圣访祖,也为了得一方净土任灵魂燕处超然,老子作别京都,向西迤逦而去。
从京都洛阳西出函谷关,溯渭河一路西行,长途跋涉后终于入得秦地。几经辗转,又入得大散关,守关人尹喜洒扫四十里,夹道焚香相迎,执礼甚恭。尹喜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也是难得一见的奇人。寓居期间,两人相谈甚欢,默契天成。
临行前,尹喜以“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相求,老子有感于尹喜一片挚诚,奋笔挥毫,以王道兴衰成败、万姓安危祸福为鉴,言宇宙根本,论处世之方,成洋洋洒洒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名《德经》,总八十一章,合称《道德经》,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
书成,继续向西,尹喜亦为五千精妙所震慑,化身向导,挂冠相随。西出散关,翻过陇山,深入狄夷,先后经天水、清水、礼县、秦安、甘谷、陇西、渭源,越关山而入狄道,此后,过皋兰、广河、积石山、永靖、永登、武威、青海门源、张掖、高台、酒泉、敦煌等地,足迹踏遍甘肃渭水、洮水、湟水一带。
历经三年后,终于还是回到了临洮(狄道),并在岳麓山筑室而居。每日炼丹访药,谈经讲学,闲来三五好友共聚林间,品评风物,畅怀参玄。如此一过,便又是数十年。
而今,凤鸟来朝,长鸣而去,老子已参透天机,知自己时辰已到,修行圆满了。于是,颔首微笑,召集弟子,聚于台上,讲经末了,立于东山半腰台地,朝洮河西北方向。那里有一座与众不同的山,早晨一片光明,傍晚全是阴影。那时人们不分时间,不明方向,天地间阴阳不调。老子以往早上登上东山给徒弟们传授道家真经,可是由于大家不知道时间,徒弟们总是不能按时前来听讲。此时再望此山,老子灵机一动,便对众徒弟们说道:“我在那座山上点一个太极图,让你们掌握时间和方向吧。”于是,他站在神庙大院挥笔向北点画了几笔,从此,此山在早晨的阳光下,山的阴影酷似一个圆形的太极图,而一到下午太阳偏西时,山的阴影又变成了一个反方向的太极图。
老子叫来其弟子与信众,言道:“为师大限之期已到,待我离去后,尔等更应勤苦修炼,广播我道于天下,普救万民于苦海,谨记勿忘!”
众弟子闻听老子此言,皆匍匐于地,叩头祷告:“先生乃上界神仙下凡,金身万世不朽,今出此言,莫非弟子们犯下不可饶恕之罪?”
老子摆了摆手,又示意众弟子起身,言道:“非也。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天意既定,不可相悖,尔等记住我的话就是了。”
弟子们还想再劝,被老子挥手止了。
徐甲明白其中事理,急忙吩咐人准备圣水,让老子沐浴,又拿来一套新衣给老子更衣,并牵来青牛。
老子在点完后把笔锋朝天插在了庙院里。挥笔点太极,插笔于庭前,尔后,盘膝端坐于凤台上,安然逝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