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众妙之门,黄麟之琮(第2/3页)  剑出天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乙山中,但他却知道这绝不是他之前所在的太乙山。原因很简单,因为天空中,正有一道东来紫气,浩荡三千余里,滚滚如龙,至圣至尊!

    “莫非!?”易中行一惊,连忙运起轻功,向着观妙台的位置掠去。

    那里果然有一座草楼屹立,然而草楼之上,并没有易中行以为的那个人,只有两道影子,在浩荡紫气之下论道谈玄,外界却无有只言片语流出。

    停驻良久,易中行知道自己在这里并不能得到什么。

    “也不知这精神幻境是否因人而异……”心头杂念纷起,易中行在太乙山又待了数日,将这山头转变,一无所获,只能下山而去。

    这幻境世界正是春秋末年,易中行所见所闻更加原始,江山风貌自有不同。很快就将发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之事,这也意味着周天子的权威如日落之晖,即将彻底湮灭。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易中行穿过三晋大地,遍览赵魏风景后,来到了周都洛邑。

    天空依然昏黄,一道横空紫气绵绵不绝,似乎永不落下。

    老子昔年为周之守藏史,或许能到此追寻到圣人的踪迹。易中行叹了口气,花钱买通吏员,进了守藏室。只是这里当然也没有圣人的踪影,倒是这里作为周朝藏书之地,其藏书量比之小圣贤庄的藏书楼还要丰富,让易中行大饱眼福。

    接着他去见了周天子,按理来说他一个来历不明之人,怎能朝见天子?但国之将亡,这些礼制也早已无人维护。

    洛邑身为周朝都城,世代分封后留给周天子的土地已经十分狭小。仅剩的土地无法供养百姓,所以重商,而周天子穷困,为了维持天子威仪,时常找洛邑商人借贷。自家没有产出,换不起钱,甚至躲到债台中不见债主。这就是“债台高筑”的由来。

    面见周天子的过程乏味至极,好在周天子还可以为易中行介绍诸多天家礼器,八百年周朝事迹。

    国家大事,在祀在戎。

    “戎”,周天子是不用想了,但这个“祀”,他们倒的确是最正宗的。孔子学周礼,而易中行学公羊儒,两者结合,对以往所学便多了许多领悟。

    这一切说来很长,但在幻境之中,对时间本就不敏感。直到易中行看到一物,灵台猛然清明——“黄麟之琮!?”

    黄麟之琮果然是在众妙之门中!

    易中行当即提出要买下这件黄麟之琮,周天子故作迟疑。

    对周天子来说,他都穷成这样了,这些个先人留下的礼器当然不是不能动的。以往他便常常拿些不重要的礼器去抵押借钱,更何况是这件夏朝的祭器?吞吞吐吐无非是为了抬价。

    不过幻境而已,易中行当然不会吝惜金钱。只是黄麟之琮是买下了,易中行又该如何将它带出幻境呢?

    研究了许久都不得其法,易中行这才意识到,其实他也被困在了这个幻境中。

    时间快速流淌,大部分易中行的时候意识都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极度无聊之下易中行开始在幻境中练武修道,开发独属于他自己的“三心二意,千人千面”。或许,这才是众妙之门的正确用法?

    不知道过去多久,不知不觉中,这片环境世界竟然终结了。只是迎接易中行的并不是从幻境中苏醒,反而是一个又一个新的幻境。

    三国岁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原十室九空。易中行行走在河洛之间,再次追查黄麟之琮的下落。

    盛唐风月,高宦朱门,易中行卷入朝堂争斗。

    ……

    渐渐的,易中行模糊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分不清真实与虚幻的区别,意识仿佛抽离,身躯却还按照幻境既定的轨迹运转。

    手中的渊虹剑中有一股清凉之气灌入易中行体内,让他灵台逐渐清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