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 道童(第1/3页)  琼台春深·双宜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从昭和十二年的正月皇帝大病过一场后,性情竟是大变。

    不仅对外宣布大赦天下,下令重审有冤之案,后宫里许多不起眼的妃嫔或是宫女,大多被恩准出宫,连因为王氏一族牵连的曦贵嫔也被解了禁足,又成了宜诸宫名符其实的主位娘娘。

    而她生下的十二皇子,也从衍庆宫回到了她膝下养着。那十二皇子不过两岁,还不到记事的年纪,不消一段时日,便已与自己的亲生母亲亲近起来,曦贵嫔对此自然十分感恩戴德。

    只是,这位十二皇子因着当日早产的缘故,身子一直十分孱弱,皇帝竟然十分看重此事,当宫中御医束手无策时,他却特意让钦天监为十二皇子卜算命相。

    那钦天监说这位十二皇子已修了几世仙道,原本再有一世便能得道成仙,奈何今生错投到了帝王家,今世还须与修道之人结缘结义,来世方能真正飞升,届时有仙人庇佑,大周国运必定更加昌隆。

    为人父母者,岂有不盼子女成龙成凤,何况这又是于大周有利之事。皇帝听了,不久之后便下令让十二皇子认祥云观观长为义母,更让他与观长的座下弟子结义。

    “祥云观”是近几年才闻名金陵城的一座道观,原本不过是京郊一座破破烂烂的废弃道观,但不知道从何时起,这道观乍添几名女道小道,但是香火极少。

    一到昭和十年起,不知又因什么缘故,却是一跃成为皇家道观,自此名声大噪,内外也被扩修得恢宏肃穆。

    这观名的由来,旁人不知道就罢了,但杨桃作为出宫修行的德妃刘祥云昔日最好的姐妹,又如何不清楚,这道观之名正是她以自己的闺名而起。而这观长,自然而然便是刘祥云了。

    昭和十年,自从皇帝微服私访回宫,对杨桃的态度大不如前,杨桃等人察觉出不妥后,才有了沉香等人的一番打探。

    也是从这一番打探之后,杨桃才知道,皇帝从那时起,总会不时出宫私会刘祥云以弥补他心里的愧疚——杨桃早已了解了,他向来如此,总要等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

    听说那名与十二皇子结义的十三道童如今还不到两岁,将这时间粗略一合,饶是不必打听,杨桃也知道,这应当就是皇帝弥补刘祥云的结果。

    若说此前杨桃还不明白皇帝为何突然对小王氏母子如此上心,但当皇帝下令让十二皇子与观长座下那位小道童结义,并让宫中人称其为“十三道童”时,杨桃就明白了——皇帝是在给那个道童,或者说,自己流落在外的儿子,一个特殊的名分。

    猜到这件事后,她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倒也谈不上喜悦,只是淡淡地一笑而过。

    就像当日丹阳帝姬堕马夭折,杨桃得知他下山去见刘祥云时那样,竟然生不出任何一丝多余的情绪。

    或许是因为昭和八年,阮氏由于憎恶杨桃制造出的那场天花让四皇子就此夭折的事,让她一直愧疚于心;也或许是当时的她对皇后之位的在乎甚过于在乎这位好姐妹,偶尔竟会萌生出一点让她惭愧的念头。

    总之,皇帝如今补偿给刘祥云的这个孩子,让杨桃也因此卸下了不少心理负担。

    所以,她没有多问什么,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此后的每一月,都会十分识大体的,时常给他们这位终于有了“名义”的儿子送去东西。有时是一些小衣裳、有时是虎头鞋、到了启蒙的年纪后,送得更多的,则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着,到了四月,大帝姬被加封为豫章公主,皇帝授予今届探花郎顾恺翰林院修撰之职,并加封驸马都尉,令其选尚豫章公主。婚期定在了次年——昭和十三年三月。

    ? ? ?

    而到了九月,那位入宫后一向颇受宠的薛嫔诊出了月余的喜脉,因宫中久未闻喜事,皇帝大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