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七章 海兰察崭露头角(第1/3页)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自然可以有样学样的对付远东地区的酋长们,因此,对于他们提出的自治方案并没有什么异议。最大的焦点,却是驻军的费用问题。

    远东的贫瘠大明也知道,但是想要大明不远万里的驻军却不承担任何费用也不可能。虽然有战略需要,但是也不是离开就不行,因此,实际好处该要的还是要要。

    最后,双方确定一系列方案,最关键的有几点,首先是永明半岛成为大明在奴尔干都司的直辖领地,直接接受大明管理,奴尔干都司其余地区由原酋长国各部落自治管理;大明享有奴尔干都司的外交权与军事指挥权;大明可以在奴尔干都司驻扎最少不少于一万,最多不超过两万的部队,驻军费用由自治区与大明平分。

    三方谈判完成,也算得上是皆大欢喜,在原远东总督府举办酒会庆祝。

    话说,无论是黄冠诚等留学生,还是与新华夏打交道比较多的酋长国众人,对于极具“新华夏”特色的酒会还是比较喜欢的,因为氛围比较轻松,还有大量的俊男美女点缀其间,让人赏心悦目。

    果然,酒会过后,即使是原本不熟悉的黄冠诚与费亚利等人也是言笑晏晏,似乎成了好朋友,虽然实际上未必如此。

    13天过后,1786年7月12号,是个良辰吉日,大明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终于在永明城挂牌成立。黄冠诚成为大明第一任奴儿干都指挥使。

    随后,大明军队开始打算收复福明城。

    收复福明城的战斗很是轻松。因为,福康安在遭遇永明惨败后就知道,紧邻永明城的福明城已经守不住了。因此直接放弃了福明城,并将之付之一炬,意图永久性的毁掉这个据点。

    只是,福明城是混凝土结构建筑为主,福康安的企图没有得逞,只能悻悻而归。

    大明军队还试图收复伯力。不过,伯力的情况又大不一样。伯力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只要掌握了伯力,就控制了两江流域,就可以将敌对势力阻断在黑龙江以北,确保满清后院的安全。因此,福康安即使战败,还是在此地留下了四千精兵驻守,留守的主将还是自己最得力的助手海兰察。

    海兰察不像福康安那么计谋百变,但是为人坚毅,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对于上级的命令更是不折不扣的执行,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将领。

    他也明白伯力的重要性。对原本损坏的城墙进行修复。虽然没有新华夏的水泥,但是还是努力的用黄土与米汤进行修补,虽然比不上浑然一体的水泥,但是总算聊胜于无。

    此次出征的是驻守南京禁卫军一部,以游击楚雄为首,带领一卫9000余人乘坐内河蒸汽船顺着乌苏里江北上,抵达伯力。

    楚雄对于此次出征,是自信满满,无他,自己是养精蓄锐,敌人确实新败之师,理应一战而下。

    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清军的战斗力。此时的满清依然处于康乾盛世时期,虽然所谓的盛世有很大的水分在里面,但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还可以,只要没什么天灾人祸,基本上能够吃饱。来百姓吃饱穿暖,对于满清朝廷来说,自然就能够收取足够的赋税用于军队。因此,部队武备还算齐整,虽然只是冷兵器为主。而且将领也大多不是后世的据囊饭袋,有一定的素养,军队的训练也不缺乏。更重要的是,士兵们军饷基本都能给到位,战斗意志还不错。

    此次出征,乾隆也给与了大量的奖赏,几乎人人有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清军战斗热情空前高涨。更有利的是,新华夏为了保住伯力城,对伯力城的建设是相当用心的,使用了相当多的水泥,中间还用了竹子代替钢筋,在后世就是典型的豆腐渣工程,但是在此时,也算是一定的加强。而且,清军进攻伯力速度相当快,还获得了不少火炮,同时福康安临走之前,也留下了不少火炮,虽然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