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快到了,我给自己的店里,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不上网,就是为了看碟。谈活儿的时候,我就把过去主持过的场面放给顾客看。只挑效果好的和场面庞大的的放。让他们大致的有个印象,也许他们一下子就认可了我,这样订活儿,订的更会多一些。
我闲暇的时候,到毗邻音像店租来一些二战的光碟看,这是我个人嗜好,就像有人喜欢酸的,有人喜欢甜的,还有人喜欢辣的一样——我专挑一些场面惨烈壮观的二战片。挑来挑去,拿回一部二十几张《苏德大战》碟盘。
插进光驱,战斗就打响了,看的真他妈的过瘾。比较一下,苏联红军和纳粹德军都很厉害,作战都很顽强。分析当时的苏联:也许是建国不久,机械化程度还是远远落后于德国,但沙皇留下的旷野国土,和红军本身就具备的俄罗斯粗犷的民族素养,骨子里就有一股能吃苦耐劳的精神。
所以,这些用钢铁铸成的红军战士,足以打的种族感极强的日耳曼战车落花流水,最壮烈的要属在柏林城下苏联红军——胜利在望了,却一个一个的像麦个子倒下。
有时,看着看着就不知不觉流出泪水,想着如果自己生长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不就是一个麦个子倒下吗?还干什么主持呢。接下去还租二战片,顺口问一下,中国的有没有惨烈的战争片?一个胖乎乎的脸上还带有绒毛的女孩说,有,《上甘岭》呀,多惨烈,还有美国版本的‘上甘岭’——叫着《猪排山》,看看一场战役两国拍的,多来劲儿!
想了一下,听段宏伟讲过,他爸爸在上甘岭的坑道里,不敢露头,敌人的火力极强,打过来的子弹像刮风一样,飕飕的。山峰上两米多深的泥土都被炸翻了几个来回。只要有敌人反击,就是向战壕外扔手榴弹,枪炮根本用不上,心想一定很精彩,这两部都要。
回来粗略看了一下《上甘岭》,小时候看过这部电影,有点印象。只是有点儿记不大清楚,缺水把英勇志愿军战士折磨得够呛,印象最深的是为了喝上一口泉水,爬到水边的两名志愿军战士活活的被美国兵的枪弹打死。所以选择的主题歌是《一条大河》,因为缺的就是水。
再看了一下好莱坞拍的《猪排山》,觉得美国大兵当时在上甘岭的境况也好不了哪去。
135人的e连,打到最后只剩下25人。镜头侧面的刻画中国志愿军表现的异常勇敢,不怕死。这一点好像和段宏伟他爸说的很吻合,很真实。志愿军战士把一排排手榴弹从战壕扔出去。炸的美国官兵血肉横飞,美国士兵就该发问了,这般打仗为哪方。有没有意义,所以客窜出一个美国黑人士兵总打算逃跑的场景。
四姐闲来无事时,有时伸过头来看上几眼。她不怎么喜欢战争片,总觉得那场面血淋琳的,怪吓人。有时她也拿来一两张韩剧碟片,插进电脑里看上一小会儿。但大多数时间,她都在应酬顾客。
天越来越高越蓝,气温也凉了,空气中夹杂着一丝甜甜的味儿道。想一想又快一年过去了,李娟毫无音信,不知道她在外地学习的怎么样了?常常打上那么一两个电话,也只是含糊其辞说问候几句,离得远,也就懒得多问。
这些“五一”出去的“十一”返回“北漂”垂钓者,从遥远的三江口岸返回。回来的人都聚集在四姐的柜台前的沙发上,一边喝着四姐泡的绿茶,一边闲聊着所见所闻。他们说他们钓的那种娃娃鱼跟小孩子那么的大,还“嘎嘎”的乱叫唤。这些花白头发的垂钓者几个月没见面,重新凑在一起显得格外的亲切和健谈。
我正在看碟,手机突然响起,喂,是劳屯吗,我,你猜猜,是我!猜不着我是谁?我正看着苏军坦克攻进柏林城情景。
你是谁?我问对方。对方回答说,我,就是我,你在猜猜?再听听那声音很熟。猛然想起,是菊美双吧,对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