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名画为题,选手们要深入地了解名画的内在涵义,并结合自己的感悟来设计自己的作品。
这次比赛题目要求选手们有足够的文化素养,能够深入的体会名画,从名画中获得灵感,将获得的灵感再融入到自己的设计当中,这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步骤的衔接,都十分考验各位选手的设计能力与理解水平。
以名画为题,同样十分为难各位评委,每一组都以名画为题,选手们根据名画设计,设计出自己认为最完美、最契合题意的作品。
而每一组中的两份作品到底是哪一份更胜一筹,可是全都由评委来决断,这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这就意味着这每一副名画,评委们都要了解,单单地了解是不够的。
还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至少评委们要保证自己对名画的理解绝对要比选手们更胜一筹,不然评委又有什么资格来判断设计作品呢,自己都看不懂名画,怎么能随便判断呢。
可是就算是评委们对名画十分了解,对每一副名画都了如指掌,可是评委们对选手不了解也是不行的。
每个选手都来自于不同的地方,甚至来自于不同的国度,大到国家小到地方,生活环境处处不同,每个选手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过着不一样的生活,感受着不一样的民俗文化,接受着不一样的教育。
在这样完全不同的环境里生活,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同样的一副名画,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副名画,不一样的感受,你能说明哪种感受是最好的,或许你会认为自己的感受是最好的,可是你不能把你的感受强加给别人,毕竟,我们不一样。
对了,这次比赛中还有双胞胎同时参赛的,虽然没有在同一组队里,可是即便是在同一组里,虽然她们的生活的环境相同,心有灵犀一点通。
可是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人,想法与思维也不尽然相同,既然有了不同,哪怕仅仅一点点,那也是不同,这也说明她们对名画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毕竟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所以这次比赛对于评委们来说同样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不仅要理解名画,更要理解每一个人,理解每一个选手的作品,理解选手们作品背后的意义。
评委们的为难暂且不说,现在题目刚刚公布,还是选手们更为难,如何理解,如何设计,如何将自己的理解完美的融入设计,这一步步都让人为难,让人头疼。
现在每个选手都已经了解了自己的题目,选手们都在紧张的构思设计中,毕竟这次比赛真的很重要,不止这次比赛,每一场比赛都很重要,每一场比赛过去都意味着距离成功更进一步,选手们都在紧张的气氛中紧张的设计作品。
当李梓文得知自己的题目是约翰.埃.密莱的盲女的时候,就呆呆的望着那幅画,企图穿越时光到过去,感受作者的一番心思。
李梓文细细地品味着这副画,画面上那蓝蓝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地,远处美丽的彩虹,草地上欢快玩耍的小鸟,嬉戏玩闹的蝴蝶,一副雨过天晴的美丽景色,大自然经过风雨的洗礼亮丽如新。
草地上,两个小女孩亲昵的依偎着,正如这副画的名字——盲女,两个小女孩中大的那个是盲女,淡然而又恬静。
小的那个依偎在盲女的怀里,抬头望着天空似乎在望着那美丽的彩虹,又似乎在为盲女讲述彩虹的美丽,天空的蓝,讲述盲女所不曾见过的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
盲女在静静地听着,脸上浮现着恬静的笑容,似乎在脑海中想象着这世界的美丽,她不曾见过的美丽。
美丽的蝴蝶落在盲女的肩膀上,盲女似乎没有发觉,只是在那细心的听着小女孩的讲述,脑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