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章 贱民村(第1/3页)  大明宣宗皇后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洪武十五年,继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之后,新崛起的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领30万平南军,一举打败了梁王手下的10多万北元军队,平定整个西南。傅友德、蓝玉班师,西平候沐英率数万兵将奉旨镇守云南,随后建起云南五十二府,六十三州,五十四县。

    洪武十九年,因功封为黔国公的沐英上疏朱元璋说:“云南地广,宜置屯田,令军士开耕,以备储蓄。”朱元璋同意了沐英的建议,下旨命外省军民大批到云南屯田。使云南屯田总数多达数百万余亩,极大地促进了云南的农业发展。

    在这些进入云南“屯田戍边”的人群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由大批官兵押送而来,一个个衣衫褴褛,蓬头污面,瘦骨嶙峋。男女老幼步履瞒珊,被一条长长的绳索串绑着,来到了这片荒无人烟的山坳里。他们是从四千多里外的扬州一步步走来的,一路上眼看着老弱伤病者凄苦的死去众多,以致于他们的眼中已无欲无求,有的只是一片茫然和麻木。侥幸生存下来的这七百二十人留在了这里,组成了一个堕户村,也叫贱民村。而他们本无罪,之所以被称为贱民,只是因为他们曾是扬州义军领袖张士诚的部下和家眷子女,以及扬州城内支持过张士诚军队的百姓。

    官兵们走了,留下他们自生自灭。对这批贱民没有钱粮安置,没有房屋居住,只有山根下有条涓流细细的小溪,甚至没有村名。于是几位年长的老者便提议,“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大伙推举了一位路途中在官兵面前多次仗义执言,勇敢保护弱者的魁梧彪悍的年轻人作为他们的庄主,因为他姓胡,这个贱民村就叫胡家庄。

    “庄主,有位过路的客商要见见你。”

    这一天,在村口草棚里留守当值的一个户主跑过来大声喊叫道。

    “好,去告诉他稍等,我马上过去。”

    年轻的庄主长着一张纯朴而严肃的黑红脸膛,狭长的眼睛黑黑亮亮,身姿挺拔威武,但不善言辞,有二十四五岁的年纪,名叫胡九四。当年因父母双双死于灾荒,生活无着,走投无路,他十七岁投奔张士诚,参加了反元抗暴的农民起义军。因为善使一把大刀,又有一套家传的刀法,阵前十分英勇,所向无敌,人称“胡一刀”。时间久了,人们到忘记了他的真名,只知道他胡一刀,是张士诚手下的一员猛将。

    适者生存,人总得要活下去,到哪山,砍哪柴,即来之则安之。哪怕是像野人一样,住山洞,穿树皮,吃草根,喝泉水,又何惧之。胡庄主让人们自愿组合成十数人一个的户,推举出户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带领大家砍树搭棚挖穴为居,上山打猎,采摘野果野菜为食。还带着身强力壮者去较远的河流中捕鱼捞虾,维持生计。

    通过观察,他发现村前不远的小道上经常会有经商的马车、牛车、骆驼队和结伙的行人经过,觉的这是个熟悉环境与外界建立联系的好机会,就叫村民修整拓宽了这条道路,并在这条道的旁边盖了两处草棚,以便于歇息的路人遮阳避雨,同时还向过往的客人提供泉水饮用和牛马的草料等便利帮助。于是每户在这儿轮流值守一天的村民,不但能打听到周围的信息,往往还能因此换取到一些生活物资和些许碎银、铜钱的收入。村民们有时也拿自己上山打来的野鸡野兔,捡来的鸟蛋、山菇等野物,与客人平等协商自愿的以物易物。

    天长日久以来,过路的商旅驼队,就成了村里人获取生活用品的一项主要来源。这些交易都是经过请示庄主同意的,贱民村虽是贱民,但也有严格的庄规民约,人穷志不短,双方信守仁义,童叟无欺,从来没有发生过争议。

    仪态从容,步履矫健的胡庄主一边走一边想,现在有客商提出要见自己,难道有什么不妥吗?说话之间来到了村口草棚,只见路边停靠着十几辆马车,上面都装满了各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