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二 书信(第1/2页)  丫鬟的古代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衙门门口,知书春燕拿着手中的户籍和路引,望着坐马车离开的陈管事,有些不知所措。

    “春燕姐姐,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春燕的身世比知书还更惨,爹娘死后,寄居在亲戚家中。整天干活,又打又骂,最后还把她卖了换钱。

    “我打算先找个地方住,再去找活干,勤快些总不会饿死的。”春燕说。

    “天快黑了,今天我们先找家客栈住下来吧。”知书说。

    “只好这样了。”春燕说。

    毕竟在江州呆了好几年,两人很快找到一家比较干净的小客栈,要了一间房。

    回到房里,知书把门反锁了,从包袱里拿出大小姐给的那个盒子。打开盒子,吓了一跳,除了一支凤头金钗,还有一张一百两的银票。

    春燕见此情景,也把盒子拿出来看,是一支梅花金钗,一张一百两的银票。春燕无声的哭了起来。

    “听说女人是水做的,见了春燕姐姐才知此话不假。”知书说。

    春燕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擦干眼泪。

    知书拿铜钱让灶上的婆子提热水来,两人洗好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天已经黑了。小二把饭菜送到房里,两人草草吃过晚饭,睡不着c又无事可做。

    在陈府时,晚饭后大小姐会去书房写字,春燕给大小姐磨墨,知书就从书架上随便拿一本书来看。

    知书问春燕借了针线和剪刀,找出一件旧衣服,拆开领子,把银票塞进去,再把领子缝好。

    今天,除了大小姐给的一百两银票,老夫人和大夫人一共赏了十五两银子。之前去赖府赴宴那次,因知书护主有功,老夫人和大夫人一共赏了五十两银子。去年李氏夫妇没有来江州,知书把月钱和赏银存了起来,也有十几两银子。现银共有一百八十多两,知书心里稍微安定。

    春燕是大丫鬟,月钱和赏钱比知书多。等知书用完针线,春燕也把银票缝在衣领里面。

    忙完之后,知书熄了灯,两人上床睡觉。

    第二天一大早,知书醒来,背着包袱要走。春燕想了想,也背上包袱跟着。在大堂里用过早点,知书向掌柜的打听往南边的车马行。

    车马行可以租车,随时能走,价格略贵;还可以拼车,满了一车人才走,价格便宜。

    得知知书要去虔州,掌柜的非常热情,因他老丈人是虔州人,还向知书介绍了其他路线。

    有南来北往的商队,可以跟着商队走,搭顺风车。知书第一次往家里寄信,就是托了南下的商队帮忙。

    还可以坐马车去姑塘,姑塘有南下的客船。

    知书心里有了底,向掌柜的道谢,退了房。住宿费五十文,昨晚和今早的饭钱三十文,一共花费八十文钱。

    目前,要紧的是替春燕找好去处。她一个年轻姑娘,要找活干并不容易,还要找个安全便宜的住处。

    两个人在城里晃荡了半天,没有找到合适的活计。酒楼c茶楼c客栈,有在招小二,不过限男子。再说,未婚女子为了以后婚嫁,也不适合做这些抛头露面的事情。有一家酒楼招厨娘,那个管事老是色眯眯的盯着春燕的胸脯,知书果断拉着春燕走了。有好心人给她们指了一条明路,做绣活卖去布庄或绣楼,替别人浆洗衣服。知书算了笔账,如果春燕干一整天活,吃住不挑的话,勉强够维持日常开支。

    “春燕姐姐,你一定要留在江州吗?”知书问。

    “不然能去哪里?”春燕反问道。

    “大小姐给我们的银票在乡下能买十几亩上好的水田,一年收成也有不少。春燕姐姐,不如离开江州。”知书劝说道。

    “离开江州?”春燕茫然的问。

    “春燕姐姐,我知道你舍不得大小姐,但是你留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