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大清国铁路(第1/2页)  蝶舞1910之再造民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气氛很是压抑,汪兆铭的长篇大论让秦浩似懂非懂,但甲板上还没洗净的血迹时刻提醒着秦浩刚才发生的一段暴力下的屈辱。

    周晖几次想下去干预,都被秦浩喊住了,安全的护送汪兆铭二人到京要紧,不能在路上生出什么枝节。

    好在船很快到了天津塘沽港。远远的就看见几十名北洋新军护卫的几辆汽车停靠在塘沽港码头,为首的一身洋装,仪表堂堂,却是袁世凯大公子袁克定。

    “小弟何德何能敢劳云台(袁克定字云台,作者注)大哥相迎啊。”一下船,秦浩就快步走过去,紧紧拉着袁克定的手道。

    “秦大班在上海对北洋多有照应,现在身上还担着30万两的北洋军费,也算是北洋的财神爷了,到了直隶地界,家父特意交待怎么都要招呼好啊。”

    袁世凯去年就被摄政王夺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头衔,贬为庶民赶回河南安阳老家,但从今天的阵仗看,直隶仍然是他的地盘,北洋新军仍然是他的私军。

    上了车,袁克定又给了秦浩一张袁世凯亲赠的个人照,后面还有亲笔的题诗:

    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大帅处江湖之远尚忧国忧民,恐怕将来之中国必还得召唤大帅出来尽一份责任啊”秦浩奉承道。

    “那是自然”袁克定倒不谦虚,有些得意的道“不瞒秦大班说,父帅虽蛰伏安阳,但家里电台每日直达北京天津,朝廷和新军的一举一动都在父帅掌握之中。”

    车队飞速驶向天津火车站,径直开向站台,一行人钻进了一列火车的最后一节。

    “铁路总办梁士贻是父帅的旧部,听说父帅的要客就说给趟专列,但我怕动静太大,就委屈秦大班一下了,这节车厢是我们的包厢,倒也安静。”袁克定道:

    “一路我陪秦大班到北京,路上陪着看看我北洋的铁路,也跟秦大班讨教几招金融手段。”

    一路都在操心汪兆铭安全,现在忽然有北洋军护送,秦浩顿时大大的松了口气,也就轻松的说道:

    “云台大哥别说讨教,小弟那几招买卖比起大帅和云台大哥以天下为舞台,纵横驰骋,实在是上不了什么台面。云台大哥不怕唠叨,小弟一定知无不言。”

    在中华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光绪二年(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未经中国政府批准而擅自在上海修筑的淞沪窄轨铁路。但被清政府立行禁止运营,后派员与英商交涉,花了28万两白银将淞沪铁路从英国人手中买了回来,并废弃不用,转年也就拆毁了。

    光绪三年(1877年)始,完全由中国人出钱出人出技术,在唐山至胥各庄(今丰南县)间修一条铁路,光绪七年(1881年)告成,全长约80里,用来运输开滦煤矿的煤。唐胥铁路是一条标准轨铁路,是中国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就北京来说,最早铺设的一条铁路是皇城西苑内的紫光阁铁路。这是一条窄轨轻便铁路,南起中海西岸的瀛秀园门外,北至北海北岸的静清斋。全长不过4里。

    这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之前,手握相权c署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的李鸿章,特意为慈禧太后修铺的。

    与此同时,还高价从德国购买了6辆特制的轻便小火车,进献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

    光绪十四年(1888年),当慈禧太后从颐和园还驾皇城西苑后,每天在勤政殿上朝议政,中午散朝后,慈禧太后便偕光绪皇帝和他的后妃以及王公大臣等,乘坐精巧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