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世事有新说(第1/2页)  蝶舞1910之再造民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年年花开花落 冬去春来 草木又蓬勃

    一页页历史翻过 前浪远去 后浪更磅礴

    一座座火山爆发 天崩地裂 君王美梦破

    一顶顶皇冠落地 斗转星移 世事有新说

    ————电视剧《走向共和》

    荫昌是京城有名的好人缘,坊间有传:一口昆曲唱得,两笔好字写得,三两黄酒喝得,四圈麻将推得。

    他出身满洲正白旗,先天的载沣系统王党,却又和袁世凯是姻亲,当年载沣要杀袁世凯时,荫昌以为国惜才的说法多次劝说。

    有这样出身和做派,当然是满族宗社贵族和新派北洋系官僚都喜欢的好人。

    远远的就见荫昌站在府门台阶上迎接,瘦挑个头,笔挺上身,嘴上两撇威廉二世招牌式的胡子,这仪态很符合着他留德学习军事和长期担任出使德国大臣的背景。

    秦浩赶忙小跑两步握手鞠躬“晚生怎担的起恩相亲自迎接啊。”

    对恩相的叫法荫昌显然很受用,但还是连忙道“秦小弟不可乱喊,我大清朝入了军机处才称的了相国,我一个区区陆军部尚书怎敢当此称呼啊。”

    “恩相一路青云,入阁拜相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秦浩索性把马屁拍到底。

    “不可乱喊,不可乱喊”荫昌对留德学生从来当自己党羽,自然不会对秦浩太多计较“赶紧进去说正事吧。”

    大厅落座,秦浩赶忙告诉荫昌,投资理财的十万两白银都买了兰格志股票,如今已是一百五十万两的市值,但未来市场可能有波动,建议近期全部套现拿回。

    但似乎荫昌对这些不是很感兴趣的样子。眼睛直视前方像是自顾自的说道“我大清朝的事难办啊。”

    这样的开场让秦浩很意外,也不知是在暗示责备自己委托理财的事办理不利还是忽然开启政治话题,索性也不开口,静静的等荫昌的下文。

    “去年摄政王要杀袁世凯,是我反复劝说,世人有说我为国惜才,有说我搭救姻亲,秦老弟可知我为何?”荫昌抬眼望向秦浩。

    秦浩对这样政治话题本就没什么造诣,再加来京路上汪兆铭反复提醒多磕头少说话,便道“恩相一身正气,想来不会因私论国,多半是为大清前途计,但如何个深谋远虑就不是晚生这样的庸才看的明白了。”

    “当年太平军闹起来的时候,八旗兵不行了,绿营兵不行了,蒙古骑兵也都给洋人灭了(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沽口战斗中曾格林沁骑兵完败于英国人,作者注),朝廷只能借助地方势力来维持秩序。”

    荫昌说道“要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地方武装起来了,只能把地方财权交给他们充作军费,强地方弱中央的格局那时就形成了。”

    秦浩对荫昌这种政治式乱石铺街的说法搞得云山雾绕,只能继续听他说下去。

    “地方权力大会导致什么局面朝廷不是不知道,但已尾大不掉,谁也不敢一拍脑袋说把权收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权倾朝野,但基本没受什么大的处分,没有被撤职查办过。

    比如李鸿章,甲午战争后国人皆日可杀,太皇太后(指慈禧,作者注)也剥除了他的官职,但仍然保留大学士的称号。为何?”荫昌喝了一下口茶继续道。

    “这是因为,这些人是有所代表的,他们代表着地方士绅,代表着汉人的利益。”

    秦浩似乎听明白了点,又想起路过天津时袁克定以一介布衣的身份仍然对北洋新军调度自如,不由道“诸侯强大,隐然有军阀之势,确也是朝廷大忌。”

    荫昌对这个搞经济出身的小兄弟抬头看了一眼,说道:

    “太皇太后也只是防,都说颐和园建设挪用了海军军费,可北洋海军是李鸿章淮系的私军,从提督丁汝昌到各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