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牧的家在ty县桃源镇,离着徽州市一趟大约是五十公里的距离,回家一趟坐车将近一个多小时,还要走半个小时的山路,周牧老家四周都是起伏的山脉,“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在古代尚有人羡慕桃源生活,但在这21世纪,ty县一直是落后的代名词,交通、通讯还是现代化发展都尤其不足,不过福祸哪是那么能说清楚的呢?后世ty县调整发展的方向,以旅游、农家乐为主的城市发展方向,着实让农民的生计有了保障。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乃至理名言。
废话不多说,只说周牧坐着从市汽车站直达杨家村的小客车,周牧是幸运的,因为杨家村位于桃源镇的前站,村口可直接下车,五十多公里的行程下来,沿着道路往家的方向奔去。
绕过了桃源镇之后,去乡下的路就越来越难走了,坑坑洼洼,在这乡下实属平常。
周牧家位于杨家村右后方,杨家村很大,可分四个区域,第一块区域就是周牧此刻下车的杨家村村口的位置,又称杨家村上村,上村与普通的镇街道没什么区别,商品往来很是方便,而周牧家所在的名为杨家村右村,上村与右村的距离要走半个小时的山路,这样的距离让右村更显偏僻。
周牧初中都是一个月回家一趟,没办法说法是周末两天放假,其实满打满算也就一天而已,周日回学校还是要上晚自习,学校为了让学生能尽早收心,从此可看出学校对于学习的重视。
周牧家位于杨家村最后方,后方是一片竹园,现在只有周牧一户人家。本有四户人家,另外三家和周牧家情况一样,每家至少两个孩子,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原来的老房子不够住。老房子都是连成片的,想扩建也没地方,于是在三年前,几家人陆续在杨家村上村做起了新房子,三家以极低的价格把老房子卖给了周牧的爸爸,周牧的爸爸名为周平,是一名木工师傅,周平无条件帮助三家建造新房子,换来三家的老房子。
以前在农村,建这样的土砖瓦房,其实要买的材料很少。
这样的房子主要是三宗材料,土砖、木材、瓦。
土砖都是自己制的。塆旁有个黄泥荡,从那里挖来黄泥,加些水,让牛在上面踩,然后加入稻草,叫牛继续踩。踩好后,把泥舀进砖模里——就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框,然后人站上去,踩实了,再用石刀,修一下砖面,让它变得平整,最后取下砖模,任它被太阳曝晒,等水份都晒干,一块砖就好了。
建房子用的木头当然不少,这个也是不怎么花钱的。除了田地,家家都分有一块山林的,都是松树。不过这个山林的所有权就更是名义上的,虽然那片山是你家的,那些树名义上也是你家的,但你一棵都不能动。村里有个护林员,抓到砍树的要罚钱的。唯一的好处是,每年可以修剪一次枝桠,砍下来的枝桠能拿回家,当柴火烧。
虽然都说不能砍,但家家建房子,用的都是山林里的树,包括村支书家也一样。不过既然有规定在那里,又有个专人在,砍树的时候也就不好做的太明目张胆。
周牧一家在杨家村是一个特例,他们家住的是一个古宅,听长辈说,他们家祖先在明朝时期乃三品大员,告老还乡之后,朝廷是按三品大院的规格建造这所宅子的,大概这就是周牧一家一直在此的原因吧!周牧一家乃杨家村右村唯一一家姓周的人家,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外来户,其中缘由要从周牧的爷爷周万里说起,周万里本为ty县一布庄的三儿子,家道中落,入赘杨家。周牧的奶奶名为杨德时,乃独生女,周万里入赘之后,所生子女都跟周万里姓了周,这其中为何会如此,周牧无从解答,只听说,他爷爷在村里是一个厉害的人物,不过周牧一直觉得他的爷爷特别慈祥。
过去和现在,远隔苍茫时空!
周牧再也受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