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不懈努力,“高炉喷吹煤粉工艺”终于在北城钢铁公司获得成功,达到入炉焦炭减少20一30,高炉仍能保持顺行,煤焦置换比不小于08,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六五年,炼铁厂三座高炉都实施了喷吹煤粉;六六年,全厂年平均喷煤比创下159公斤/吨的全国最好纪录,其中,二高炉高达225公斤/吨,这个纪录在国内外一直保持到时下的一九七七年。如这一工艺普遍推广,以中国年产3000多万吨生铁计算,年节约1000多万吨煤,价值六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千分之一还要多。
而对正在建设的新二高炉来说,“高炉喷吹煤粉工艺”只是几十项如璀璨群星般闪烁的新技术中的一项,类似的“重量级”项目还有:顶燃式热风炉c无料钟炉顶c可编程序自动控制皮带上料系统c冶炼过程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c工业电视生产现场监视系统c消烟c消音及除尘装置。这些技术基本上是国内首次采用,像顶燃式热风炉等个别项目甚至是世界首例。
这是盛铭懋自五八年北城钢铁厂“投资包干”大扩建以来最忙碌也是最兴奋的时期,虽然只是大修改造一座高炉,但由于极其丰富的科技含量,对他来说无论工作量还是创新性研发所带来的高度亢奋,都不亚于五八年时的状态。他就像一只上足发条的机械陀螺,终日在建设工地c实验室和办公室之间不停地旋转。在这夜以继日的辛劳中春夏秋冬交替轮转,时光已悄悄来到七九年盛夏。
这天,经理办公室一个电话把他叫到了北城钢铁公司党委会书记c经理赵天鸿的办公室。
“来来来,快坐下,喝口水,喘喘气儿!”
盛铭懋一进门,赵天鸿就连忙招呼他在沙发上坐下,并沏上一杯茶放在他手边。
“怎么样,累坏了吧?”天鸿在他旁边的沙发上坐下,侧脸笑看着他问道。
“没事儿,感觉还可以。”盛铭懋说着习惯地掏出本儿和笔:“我先把最新的工程进度说一下,”
天鸿摆了摆手:“哎,盛副总工啊,我今天不是让你来汇报工作的,而是让你来换换脑筋,劳逸结合的!”
盛铭懋问:“嗷,赵书记,有什么新任务吗?”
天鸿说:“想请你跟一位国际友人下下围棋,怎么样?”
盛铭懋说:“下围棋?跟谁呀?”
天鸿说:“这个人你认识,他住在红星招待所,你现在就过去吧。跟他下下棋c聊聊天儿c陪他到各处转转,介绍介绍情况。”
两人站起身时天鸿又说:“铭懋啊,现在形势发展越来越快,今后我们会引进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也会结交很多国际朋友。今天这位国际友人对中国很友好,还曾经帮助过我们。你还记得七五年咱们去日本考察吗?”
“嗷,是田间太郎先生!”盛铭懋说道。
“对,田间先生现在是日本日新钢铁株式会社顾问,也是中国金属学会聘请的外籍顾问。他一个星期在东京,一个星期在北京。我们要和他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你一定要接待好他!”
提起田间太郎,令盛铭懋回想起那次访日时的情形。在日新钢铁株式会社考察期间,当赵天鸿c盛铭懋提出参观一下高炉炉顶状况时,遭到日方接待人员拒绝。盛铭懋正因与对方商洽无果而感到失望时,有个身材健硕的日本人凑了过来。他年纪五十开外,国字脸,浓眉大眼,留着花白但浓密的短发和短须,一身银灰色西服c浅粉色衬衫c灰色暗格儿领带c黑白两色三接头皮鞋,显得时髦而气派。
此君用日语与日方接待人员交谈起来,因盛铭懋除了英语,亦通晓日c德c法c俄等外语,便即时向赵天鸿翻译着他们对话的内容。原来,此君询问参观炉顶是接待专业考察团的正常线路,为何不让中方人员前往?接待人员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