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3(第1/3页)  雪松三部曲之鼎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想让“火蛇”听话并不容易,中轧机组十架轧机c三十只轧辊c二十个轧孔,那一点儿没调整好,“火蛇”都得跟你“耍脾气”。

    比如轧制中产生“鹅头”,这是工人对轧件离开轧辊后发生扭转c弯头状况的俗称,也叫“豆角弯”。但同是产生“鹅头”,原因却各种各样,可能由于上c下轧辊套筒不一致造成;可能由于轧件发生不均匀变形导致;也可能由于轧件头部温度偏低引起,要想判断准确,全凭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再如,轧件离开轧辊后发生向两面摆动状况,俗称“耍龙”,摆动严重时还会伤及人员。而“耍龙”原因亦是各异,可能由轧辊压下量太小引起;可能由上道次轧件太薄导致;也可能由轧辊导板松动造成。究竟是何原因,同样需要靠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轧钢生产是“一条龙”作业,流程中任何一点发生故障,就得全线停机进行检查c调整。设备刚拆迁过来后,曾经有连续十八个月因事故频繁而未完成生产计划的痛苦经历,而乐氏表兄弟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身经百战”,磨练出了过硬的技术“绝活儿”,并被工友们昵称为“乐家军”。

    每天上岗交接班儿后,只要“乐家军”中的一个从加热炉出口到精轧机组尾部走上它一遭儿,大伙儿就只管放心开机生产吧,保管那些红坯c“火蟒”c“火蛇”c“火线”都顺顺溜溜,一根挨一根通过整条生产线,由坯料变成成品,那个顺畅劲儿啊,比三伏天儿就着蒜瓣儿吃过水炸酱面还痛快!

    万一出点儿岔子也甭着急,停车后,“乐家军”一手拿把大号板子,一手拎把八磅铁锤,到事故点左瞧瞧c右看看,给这个螺母紧上半扣,给那块导板来上一锤,然后冲主控室一挑大拇指:“没事儿了,开车!”保管手到病除,就这么神奇!

    可要赶上“乐家军”哥俩凑巧都没在,那还真备不住会出麻烦。虽然其他人里头也有技术好的,但火候总差着那么一点儿,但只这一点儿,就要在时间和效果上付出代价。由于这种活儿经验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所以虽然只是一层“窗户纸”,但要捅破它,则需要更多的灵气与悟性。

    乐志强性情寡淡c不苟言笑,工作中严肃c较真儿,生活中离群儿c少语,所以大多数工友对他还有点儿怵头。只有一个人能“治”他,那就是线材车间技术员儿于瑞兰。

    于瑞兰从北京钢铁学院轧钢专业毕业后来到北城钢铁公司,分配到中小型轧钢厂线材车间当技术员。她专业知识扎实c工作勤勉c肯学善钻,很快就成为车间的技术骨干,线材车间一c二工段两套截然不同的设备,她都能承担起技术方面的有关工作。

    于瑞兰与乐志强的关系首先是在业务上建立起来的。乐志强虽不太合群儿,但只要涉及学业务c长本事的事儿,他就会非常主动。所以,是他首先来到车间办公室,当着一屋子人的面儿请于瑞兰给他当辅导老师的。这件事儿在车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要是别的小伙子这么干,准会被说成是“别有用心”,但却没人敢这么说乐志强。于瑞兰当然也知道“乐师傅”的名头,没想到他竟会向自己屈尊就教,很受感动,便收下了这个“学生”,并同时向乐志强拜师,向他学习实际工作中的丰富经验,乐志强也欣然应允。这段相互拜师求教的故事成为一时佳话,还被记者在《北钢报》上作了报道。

    之后的事情表明,乐志强既是个好学生,也是个好师傅,他从于瑞兰那儿学到了很多书本知识,充实c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他也传授给于瑞兰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对她开展技术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当然,作为他的老师,于瑞兰也就拥有了对他“发号施令”的权力。所以,工友们想让乐志强作什么事,往往会找于瑞兰出面帮忙,还真的让一向对业余文体活动不感兴趣的志强参加了几次集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