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国恨家仇(第1/3页)  郭巨千户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帮黑衣人将船抛锚在泗门碶闸外的碶浦里。按照十人一队的编制,熟练地组成一个个小队,然后分散开来,扑向黑暗中的村庄。不一会儿,汝仇湖的宁静被打破了。村庄里猪狗乱叫乱窜,街巷里凄厉的哭喊声震天,一幢幢高楼华屋房子火光熊熊,冲天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夜空。

    那伙强人冲杀进村,根本没有遭到任何的抵抗。他们如入无人之境,从村头厮杀到村尾。而且这些人一个个都凶残成性,他们默不作声,挥舞着丈二长的倭刀,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东西就抢。整个村庄顷刻被洗劫一空。

    等临山卫c观海卫等地的卫所兵赶到,那伙匪徒早已从泗门碶闸那里原路返回,退回到大海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余姚县知县胡宗宪睡梦中被惊醒,他感觉事件重大,用八百里加急向朝廷上报了余姚发生血案的消息。

    受袭的小村庄是泗门谢氏的聚居地,它不单单是三朝内阁大学士谢迁的家,而且还是东晋陈郡谢氏南迁以来在江南延续千百年一个硕果仅存的氏族集聚地。陈郡谢氏出自河南陈郡阳夏,原本就是北方的一个名门望族。东晋时期,为躲避战乱谢氏南迁江南。在保卫东晋王朝的战斗中,谢氏涌现了不少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其中谢安居功至伟。他在东晋王朝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少胜多取得了淝水大捷,为东晋王朝定鼎建康统治江南半壁江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谢氏因此一举成为东晋王朝中举足轻重的名门望族,他们定居在建康城的乌衣巷中,煊赫一时。谢鲲c谢尚c谢安c谢万c谢玄c谢奕c谢道韫等等都是当时的权臣名流,难怪时人称谢氏子弟为“乌衣郎”,对他们另眼相看。后来,尽管时代变迁乌衣巷早已荒弃,尽管谢氏子弟各奔前程散居各地,但唐代的刘禹锡还能回忆起乌衣巷曾经的繁华,知道谢氏家族的权势和曾经的辉煌,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首七言绝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隔了几百年,尽管今非昔比了,但刘禹锡还在诗中感叹谢氏曾经的辉煌,可见,当年谢家名声之显赫。后来,尽管谢家声势有些许的式微,但还是一代一代地克绍箕裘,时时有人才涌现。在谢迁以前,陈郡谢氏一共出了“六位帝妃c八位宰相”,有南北朝时的c北宋的c南宋的,各个朝代都有。北宋的大文豪苏轼还专门为谢氏族谱作序说:谢氏“将相公数。然而在国则彪炳汗青,在家谱则照耀谱乖”。

    这样的一个名门望族,尤其注重家族的名声和传承。即便运乖时蹇,身处乱世危局之中,他们还是十分注重保持家族的传承。南宋末年,太皇太后谢道清也是谢氏族人,她在元兵即将攻陷临安之际,在考虑朝廷安危的同时,也考虑到了谢氏的传承,还专门颁发了“国戚避乱”诏。也正因为南宋国戚的再次避祸,谢氏中的一支徙居到了余姚县东山乡汝仇湖之第四门,也就是泗门谢家。谢氏由此在余姚泗门发端。

    谢氏蜗居在杭州湾南岸,亦耕亦读保持着士族名阀的传统,一边散枝开叶不断繁衍子孙后代。到了谢迁他们一代,余姚泗门的谢氏已经蔚为大观,谢迁考取状元郎后,整个家族更是雄风大振,再次续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自谢迁始,谢氏子弟在科举考试中,累科高举,甲第连云。谢迁是成化十一年状元,官至太子太傅c内阁大学士;二弟谢迪是弘治十二年进士,官至广东左布政使;次子谢丕是弘治十八年探花,官至吏部左侍郎。谢迁其他五子也各有荫封,如长子谢正官至礼部仪制清吏司员外郎;三子谢豆官至大理寺左寺副;四子谢亘官至左军都督府经历;五子谢至官至山东武定州判官;六子谢绛溪官至胶州同知。

    谢迁他们一家皆官绅,泗门谢氏“东山并秀”c“太傅世家”美誉鹊起。余姚泗门成了陈郡谢氏最集中最兴旺的一个集聚地,也是谢氏继往开来c重振家族雄风的一块风水宝地。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