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论策(下)(第1/3页)  虎啸龙吟之将军在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阮将军,朕看到你这上面说,军事要和农工商紧密结合共同发展,才能兵强马壮。是怎么个紧密结合共同发展法?”太宗皇帝拿着纸笺看着阮洵夏问道。

    “是这样,皇上,其实,我的意思是,在没有战争时,各地驻军也要为农业工商业服务,我大顺农业足够发达了,农民种的粮食多了,交的赋税也就多了,国库才能充足。工业更需要同时发展,工业强则国强,战士们打仗用的兵甲器械也就越先进,才能弥补咱们大顺战马不足的短肋,商业繁荣则国家更富足,这几点均衡发展,我大顺就能打得起仗,并且战之能胜,即便不打,耗也能把敌人耗死。”

    “是啊!国库充足?难呐!仅是为了昨日一战,我大顺的国库就空了一大半。你这上面说,想要国库充足就要国富民强,想要国富民强就必须发展农业。发展农业就要改造农具改良传统的耕作方法,是什么意思?怎么改?”

    “皇上,你算是问对人了。”提到改造农具改良传统的耕作方法,阮洵夏他就来了兴致,他有实际经验,可以一说。

    “我现在的家是永昌县的柳家坳,”阮洵夏他开始滔滔不绝把他在柳家坳,怎么修水渠引河水浇地灌溉,怎么挖泥塘混入地里肥沃土壤,怎么让铁匠打造农具,最后的收成增产了多少斤等等,事无巨细讲了一遍。

    “嘶”又是一阵牙疼似的吸气声。

    “亩产达到了五百多斤左右?怎么可能?比原产量翻了一番还要多啊?不可能,阮将军,吹牛也得有个边,别吹的太过了。”

    林相撇着嘴不信地说道。不仅是他不信,除了立在阮洵夏身后的柳家坳的青壮年,所有人都不信。

    现在的大顺,北方农田缺雨少水,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亩产能有二百斤左右就不错了。

    可王铮种地的永昌县,就是北方的北方,距离幽州边境也只有九百多里,现在他居然敢说北方的土地,也能有南方少数上等田的产量,真是闻所未闻的大喜事。

    北方土地的产量都能翻翻,那南方呢?也翻翻是啥概念?

    比原产量翻一番是什么概念?那就是说,假如大顺的所有土地产量都翻一番的话,大顺再也不会有一个吃不饱的子民,国库的粮草多的能溢出来,士兵们能一天三顿干的,打仗时也就更有劲儿,那么,怎么还会轻易地就打败仗?

    “林相,我没吹牛,我刚才说的都是真的,跟我一起从柳家坳的也在,让他们说,是不是真的?”柳大牛一看,连皇上带大臣,这些原来只是听说过的大人物,现在都眼巴巴地看着他这个到现在还是个农家小子的小人物,慌得连忙点头:“真的,阮将军说的都是真的。要是这次没有大战,就连我们县的县太爷都去我家学习了。”

    “永昌县的县令?”皇上问道。

    “回皇上,是,永昌县的杨县令。”柳大牛连忙躬身回答。

    皇上啊!这个可是大顺的太宗皇帝,要不是阮洵夏,他这一辈子也别想见到皇上的影子,可现在,他不但见了皇上,皇上还亲自问他话了。柳大牛激动的手足无措。

    “来人”皇上突然大喝,柳大牛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说错话了,皇上要把他开刀问斩。

    “八百里急递,让永昌县令速来见朕。”他要让永昌县令来证实阮洵夏是不是在说谎。这事儿太大,皇上不得不慎重。

    “诺。皇上口谕,让永昌县县令速来见驾。”门外,一个小黄门答应一声匆匆就去了。

    “好了,这个先不说了,阮将军,工业怎么说?怎么发展?”农业的事告一段落,等证实了再说,太宗皇帝继续往下问道。

    “工业就是发展科技,提高建造水平。由工部主事,同时鼓励民间也踊跃大搞创新发明,有用的创新发明有奖,没用的也不会受罚。全大顺来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