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冷场王(第1/3页)  一个快递员的巅峰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午江小志又去了一趟大成厂,草签了短期合同。

    双方约定每天下午定时发货,次日结算,下周正式开始。

    一天下来,大悲大喜,回到店里,也没力气分享喜悦。

    打了声招呼,就回出租屋早早休息了。

    与赵厂长的合作不仅是一个稳定的收件来源问题,更是一个契机。

    开发区有很多类似的工厂,在后世,大量的工厂选择快递寄递一些小样产品。

    一个厂的需求有限,众多厂合起来就非常可观了。

    而且工厂的需求相对而言比较稳定,便于人手c车辆c场地等资源配置。

    相较起伏较大的散户寄递需求而言,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时间c资金等投入成本。

    这就是大客户,不仅要量大,更重要的是稳定。

    接下来的一个月,成风快递共计寄递了5批次货物。

    平均每周一次,这是尝试阶段。

    因为这个月的合作顺利,没有出现丢失c损毁c延误等问题,终于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同。

    这也是由于收件方都位于长三角的城市,而且都是开发区的工厂。

    长三角是快递网络最密集,也是服务质量最有保障的地区。

    而开发区的工厂地址固定,便于查找,又不像个人客户,有不在家不能收件的情况。

    开发区工厂多,但是圈子不大,一点动静立马传遍。

    一个月愉快合作,让赵厂长欣然同意代为介绍几个相熟的厂。

    江小志开始还一一拜访联系,后来都有人主动来联系,打算试试快递这个新兴的方式。

    说到底,快递是服务行业,靠的是口碑。

    在服务质量区别有限时,口碑传递的往往是熟人。

    特别是这种大客户,可靠是第一位的,对价格的敏感度还没有后世那么高。

    这也与现在价格拼的不激烈有关。

    现在做快递的,竞争意识还不高,主要靠客户主动。

    这天,江小志在开发区拜访了一圈后,回到店里把大家召集起来,商量集中力量做好开发区的业务。

    “开发区工厂近百家,但是适合快递寄送产品的估计不超过一半,现在已经有超过10家厂与我们合作,发货量大增,我们不能像现在这样,忙起来大家一起上,把市区全部丢下,这样不仅惹人投诉,效率也低。”江小志先介绍情况,提出问题。

    “以后会更多吧,毕竟有些是刚合作的,还在尝试。”陈静秋对店里的发展很是惊讶,慢慢的花在看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这种一看就知道不爱读书,但是也不知道兴趣是什么,在家里逼迫下顺着习惯接受了继续读书的安排。

    然而一有新东西转移注意力,立马就把读书抛之脑后。

    吴江做快递的时间最长,显然明白开发区的件会越来越多,说道:“要不我们把店直接转到开发区去?”

    陈静秋不愿,毕竟在这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离家近。

    虽然店里发展越来越好,但是她的工资低,而且是固定工资,业务好不好与她关系不大,所以没有跟着跑到开发区的打算,便反对道:“那太偏了,市区怎么办?”

    吴江嗤笑道:“市区一天才收几个件,哪有多大利润。”

    没想到周奇也反对:“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江小志一边听,一边琢磨。

    吴江看他一直没开口,便问道:“小志,你不说说吗?”

    “你们先说,我还没想好。”江小志摇摇头:“孙宏和王海你们看呢?”

    “我没啥意见。”王海直接答道,这个小伙子服从性强,主见少。

    “我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