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 寒门学子(第1/3页)  村色迷离:平民市长升迁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晓杏要我带她去省城京州,缘于她报考了我的母校京州大学。

    高考成绩放榜后,张晓杏考了562分,在市里排名文科类第21名。

    这样的成绩,对于山城学子来说,已属不易,很牛叉了。

    寒门学子,从小基础差,补习班几无,在全市进入排名,付出很多。

    但这成绩要想报考清华北大,估计戏份不足。

    而人大复旦之类的大学在我们省招生的名额有限,录取的机率很有限。

    张晓芸觉得没有把握,怕涮下来后没有学上。

    所以,张晓杏从一开始填志愿,就立足省内大学。

    当然,也不知是不是听过我的盅惑,或者考虑到离家近,反正她将京州大学列到第一志愿给填了。

    填京州大学的志愿后,她的一颗心,也就飞向了京州,飞向京州大学。

    还别说,作为京州大学的一届师兄,她的关系和我一下就融洽起来。

    以前我瞄一眼她的春光,瞄不瞄得到她那小蓓蕾还不定,但是那是不得活人的。

    她嗔怒得要杀人的样,杏目圆瞪,完全就与古时那贞烈女子似的,好像瞄一眼就掉了。

    她放假回村与我处了几天,特别是填京州大学的志愿后,我再看她,她也嗔骂我。有时候被我真看到小蓓蕾了,还过来掐我,但那力度,带着点点柔情,自然与之前另当别论。

    以前我是贼,她防着,护着,说话有着陌生人的客气,常海、常干部、海哥……现在好了,师兄、师哥!二师兄……反正巧笑媚兮,小师妹的样,叫得我是心花怒放!

    其时整个六月七月,将蔡运波得罪后,闲来无事的我,意志消沉了好长一段时间。

    那时间里,我只做了一件工作。那就是听从万峰镇副镇长江雯的建议,将村小幼儿园改造成留守儿童家园。

    其实怎么说呢,留守家园,也就是留守儿童补习班。但现在教委那边担心太过于违规,公开办班弄补习班,还收家长们的钱,这怕有些不妥,所以给弄成这样一个名字。

    换汤不换药,还是补习班。

    但我们出发点,不仅是收钱补习,而且确实是想照管暑假中的孩子。

    毕竟怎么说,放在河峪村来说,这里依山邻水,水是祸根,每隔一年二年,总会有孩子溺水身亡。

    留守儿童家园里边的老师还是张晓芸和李芳。这本来不属于她们的工作,但我鼓动她们,张晓芸是想多赚钱,李芳呢,而是我央求她帮帮忙,熟门熟路,上手顺当一些。

    除了张晓芸和李芳外,我还让徐得喜招来一个四十岁左右的阿姨,负责孩子们的看管。

    那帮10来岁的孩子太过于调皮,张晓芸和李芳两人根本忙不过来。

    留守儿童家园建起来并散布消息出去后,想不到效果还不错,很快收到了村里的二十多个孩子的积极报名,还有邻村万胜的村七八个半大的孩子,也被家长给送了过来。并且大多数家长,都说搞得好,不错!

    为这事儿,江雯领着镇教委的李运来主任特意到村里来查看过。

    收费的情况,安全的情况,还有课时安排等等,进行过查看。

    江雯其实不太懂孩子们的教育,她只是一个因为爱情而赌气到乡镇来的“爱情避难者”,但是镇教委主任李运来是个行家,多年的教育经验他对河峪村的暑期教育评价有佳。

    毕竟怎么说,无论是安全设施的建设,还是课时安排,收费标准,差不多都是我一手弄的。这些都是我借鉴网上的补习班收的,而且在京州大学的时候,我也给人当过家教,知道孩子们假期教学的一些方法和门道。

    当然,办学这事儿最得利的也是我与徐得喜。

    徐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