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八章 表兄弟(下)(第2/3页)  天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将何征拼死一战,稳住了形势,泛舟大营如今早已是南枢的营地了。

    孟锡作为将领的能力,早已被所有南枢人认可,并钦佩着。

    相比之下,郑玉名只是津南城的太守。由于计划需要,再有作为的他也不能将津南城治理得井井有条、物阜民丰,毕竟他们需要让百姓积累对国主罗夕的憎恨,“严苛”是他这个太守必须做出的“无奈”的统治手段。

    另外,五月十一当夜,在占据着海滨、瓢儿岛的战船首先便可支援到津南的有利条件下,郑玉名仍旧没有攻下入海口对面的一角城,反而让楼船在海中倾覆,实在是大大的失策和失误。

    而同一时刻,孟锡率领的义军却又一次差点突破轻水大营,占领轻水大营。见微知著,两人的实力差距确实明显。

    此时,孟定衡言下之意是让郑玉名做国主,孟锡做大将军辅助,但郑统想的却是,孟锡有勇有谋,坐拥军队,郑玉名即便做了国主,也不过就是被他架空而已,有何作为。

    但他如今这副模样,又无法再与孟定衡分庭抗礼、各执牛耳,更是无法保障儿子的利益与安全。

    好在他早有算计,立即也谦让道:“锡儿文武全才,在咱们孟郑曹三家的所有孩子之中,绝对是最有实力的一个。但他到底还没有那么多经验,突然一个国家的重量压在他身上,怕是负担不起。表哥勿要谦虚,还是你来最好。咱们这一代,祖父祖母可是最看好你的,你来做国主,当之无愧。”

    由于中风导致嘴歪,郑统说话十分吃力,又有些含糊,这一段话说了半天才说完。

    这么多年,郑统表面不争,私下里做事却也狠毒,否则哪里会放任孜州水灾如此严重,却仍旧敢于藏匿赈粮,逼得百姓在挑拨之下造反。

    孟定衡明知他的话很是言不由衷,只是迫于情势的无奈之举,倒也庆幸他这病来得及时,否则郑统哪里会摆出如此高姿态,对国主之位谦来让去。说到底,不过是身体不行,而小辈们又实力不济,实在竞争不过罢了。

    但郑统极力推举他做国主,怕是仍旧出于“贼心不死”,孟定衡暗自腹诽。

    他现在身康体健,活得硬朗,当了国主,自然不会那么快退位。而在这段时间里,与北枢的攻防战也不会瞬间决出胜负。郑玉名和曹通济还有极大的发挥余地,甚至可以在军中打出名号,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且,郑统的心腹——孜州州牧李定——也是不可多得的智者,只要给他们争取到时间,等到自己咽了气,这南枢会落到谁人手中,实在是未定之数。

    只是郑统却忽略了一点,一旦他登上了国主之位,大权在握,对于麾下文臣武将,还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尤其是在对北枢的抗衡战中,想找出一些失误,实在是轻而易举之事……

    想到此处,孟定衡佯作犹犹豫豫地无奈和难以推辞,说道:“也好。我先帮玉名巩固一下新国的根基,以免他年纪轻经验少,一时无措。”

    郑统嘴角一扯,露出一抹扭曲的笑容,也不知道是欣慰,还是苦笑,口中却说道:“目前对刈水北岸的进攻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嵩州和孜州的百姓仍旧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倘若我们不能完全控制局势,他们随时会倒戈到北方以求自保,根本不能团结一心……”

    随即幽怨地一叹,又道:“表哥,事不宜迟啊!”

    孟定衡很是理解郑统的担心。

    不同于孟郑两家一直想要独立成南方小国的目的,南方的百姓对北方肥沃的土地很是觊觎,只是五月十一的三线血战之后,仍不能抢下刈水北岸的一寸土地,显得有些灰心颓靡。

    若要独立,必须要赶在百姓的抢掠、战斗欲望尚未消失之前,让他们尽快适应新国民的身份,产生归属感。

    “嗯,事不宜迟,我马上赶回寿城去准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