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紧张而忙碌的售餐(第1/2页)  医院送餐员的所见所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汤打了声招呼:“汪姐我去送餐了。”然后就走了。

    “你要什么?”汪姐毫无表情的看着排在第一位的中年妇女,“半份儿圆白菜个花卷儿。”说完递过来一个饭盒。汪姐一边重复着,一边从30厘米宽,70厘米长的不锈钢食盒里盛了一勺素炒圆白菜,把饭盒放在餐车尾部托板上的同时说了声:“四块”。这时杨姐已经从她面前的不锈钢托盘里取了一个花卷装进塑料袋,放在饭盒前,从中年妇女的手中接过绿色的饭卡,在p一s机上确定好消费金额,将饭卡对准p一s机下端的扫描区,伴随着一阵清脆的“哒哒哒”的声音,一张收据打印了出来,杨姐麻利地撕下收据和饭卡一起递给了中年妇女。

    这个时候,汪姐已经在给一位年轻人盛菜了,嘴里还在叨念着:“一份儿肉片茄子豆角,半份儿炒豆芽,16。再要一盒米饭,18。”就在她将饭盒放在餐车托盘上的同时,杨姐也同时把装好米饭的塑料袋放到了饭盒旁边,开始收年轻人的饭款了。

    就在汪姐给年轻人盛菜的时候,我注意到,从队伍后面缓慢地走来三位身穿病号服的病人,站到了队伍的最前面。

    第一位病人正在打吊瓶,推着移动点滴架;

    第二位病人插着导尿管,尿袋从腰部一直垂到右腿的膝盖处;

    第三位病人行走最为缓慢,可以说是一步一步挪过来的。这位病人着实吓了我一跳,我真的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人:光头,眉毛以上直至脑顶百会穴前的部分,塌陷得象一个碗。头顶的塌陷导致他的脸部也有些左右不对称c变形了。一米七八的个头儿,人瘦的程度比皮包骨稍强些,所以病号服显得有些宽大,象挂在衣架上一样垂着c飘着。

    汪姐见到有几位病人就急忙问:“吃什么?””

    “我们都排了半天队了,别加三儿啊!”队伍里发出了不大不小,刚好能听见的牢骚声。

    汪姐猛地抬起头,双眉紧锁,紧盯住牢骚发出的地方有两三秒,突然大声说道:“病人不用排队,可以先买,一直是医院的规定!麻烦其他人,您稍等一下!”接着又狠狠瞪了一眼牢骚声发出来的地方,继续为病人售餐。

    我觉得汪姐敢于批评不正确思想的做法是对的。想想平时,我们有个头疼脑热都不舒服,更何况是住院病人呢?不到万不得已,谁又会去住院呢?他们是需要照顾c理解和关怀的。

    同时也对医院制定如此人性化的c具有正能量的举措深表赞同!

    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位头部塌陷得病人,灰白的脸上没有一点光泽,他说话已经不利索了,像是“大舌头”一样,而且说话很慢。颤颤巍巍地点了一个炒豆芽菜,反复说了三四遍汪姐才听明白。他付款c拿东西的动作也很慢,汪姐连续叮嘱了他两遍:“你别急,慢慢来。我们等你一会儿,没事的。”紧绷的面部表情难得的显现出一丝微笑。

    几位病人买完饭走了,一位头发和眉毛全白了的慈眉善目的老先生向前走到餐车前,我看到他喘气的幅度很大,胸部一起一伏,不知是哮喘还是因年老而体力不支。

    汪姐好像和他很熟识的样子,热情地打招呼:“来了大爷!今天您和大妈吃点儿什么?”老人也微笑着连连头,算是回应,站在原地重重地喘了几口气,眯起眼睛贴近餐车前的玻璃向食盒里仔细看着。汪姐连忙介绍:“今天的肉菜有肉片茄子豆角c红烧鸡块。素菜有炒豆芽菜c素炒圆白菜。”杨姐的声音又长又高,恐怕老人听不清楚。但老人还是“这是什么?”c“咸不咸?”c“硬不硬?”反复询问着。汪姐始终在一遍又一遍地耐心地介绍着。最后,老人说:“哎!今儿没我们能吃的。”汪姐忙说:“大爷,要不您和大妈来两碗龙须面吧。又软乎还有生菜。”老人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还有龙须面?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