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玉燕钗头艾虎轻(第1/3页)  水木清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扬州巡盐御史官邸

    门当前,雄狮威武,门首端处,五彩百索随风摆。户对上方,菖蒲为剑,艾草作鞭,副以桃梗蒜头作锤,端午三友,迎日驱魔。矮墙内,杨柳枝头,五毒符、祥瑞符悬了满树满园。

    黛玉尚未下车,挑了帘子一角看去,只见庄严肃穆的红木门前,仅贾琏携着林伯并诸多林家家仆,旁边摆放了几乘绿呢软轿,却不见林如海的身影。爹爹岂是这不懂礼数之人,黛玉心下一紧,难道爹爹出了什么事。

    见到柴府的车马,贾琏和林伯忙迎了上去,贾琏微弯着腰道:“柴老爷、柴夫人万福,小侄已恭候多时,姑父本该亲自来接柴老爷、柴夫人,只是府中来了宾客,不得已只得派了小侄替姑父以表敬意。”

    闻言,黛玉和宋清和对视一眼,宾客?什么宾客,竟比柴大老爷还贵重,柴老虽是商贾出身,但在这江南二省,却是绝对的座上宾,普通官宦之家见之一面尚且不易,更何况这是节庆日亲自上门拜访,算是数年来破天荒的一次。且不说别的,官场中,最常见的可谓就是人走茶凉、门可罗雀,就凭林府现在的处境,那些达官贵人躲之尚且不及,哪还有上门的道理。

    柴老本不是那等迂腐之人,又兼心机深沉,见他说的极是恭歉,明面上便也只是一笑置之:“无妨,我等本是叨扰林大人,听闻林大人贵体违和,哪敢让林大人亲自迎接。”

    贾琏又是一阵赔笑,林伯知柴老是爽利之人,行事果决,深恐让其等久了不悦,又忧及黛玉舟马劳顿,必是体力不支了,忙上前道:“琏二爷素来礼数周全,只是哪有在大门前赔礼的道理,我家老爷已在思义堂置了酒水为柴老爷、柴夫人接风洗尘,更是取赔罪之意。还请柴老爷、柴夫人、柴小姐、云公子先行上轿。”

    林伯见柴老微微点头,算是同意了,忙一招手,早有一溜才留头的小厮一字排开,抬着柴老爷并云宋二人往思义堂去了。柴夫人、黛玉和柴子君因是女子,于是按天朝官宦妻女的规矩,遮了面纱,下车入了帘轿,方抬着往内眷后堂去了。

    木耳因尚且年幼,也不用避讳礼法,便带了其妹亦随了黛玉等人去了内堂。

    林府内阁后堂

    刚进得内堂正门,下了软轿,便见胥姨娘携着沈姨娘并众管家嬷嬷迎了上来,相互见了礼。那胥氏本也是小家碧玉,沈氏更是贾敏当年的陪嫁丫鬟,均是聪慧内秀的紧,柴夫人又是个自来熟的,两厢自是很容易便熟捻起来。

    另一边,黛玉则嘱咐过林伯家的,带了木耳及其妹去煎蒲、艾等香草沐浴,又托沈娘子寻了宋清和和雪雁等人旧时的幼时衣服,以备木耳兄妹换上。

    天朝端午又称“女儿节”,是日,担争迎妇躲端午,遣鼓龙船共赛神。家家妍饰小闺女,玉燕钗头艾虎轻。出嫁之女可回家归宁,待字闺中的小女更是着力装扮一番。

    柴氏出自富商武将,尚不能免俗,黛玉身为簪缨世胄、钟鸣鼎食的侯门绣女,自是拉了柴氏往煮雨斋去,依旧礼,沐兰汤,簪榴花,佩豆娘。

    林府煮雨斋(黛玉房)

    尚是初夏,却见柴氏正襟危坐,如临大敌,头上竟渗出细细的香汗,面前摊了一堆八宝群花、葫芦瓜果、钟铃百状各色艾人状头饰,即端午时节妇女常佩的名曰豆娘的步摇。其身后紫鹃正为其绾发,紫鹃终是忍不住道:“子君小姐,我的手艺历来是最好的,素日姑娘只让我为她绾发,我又不是要给你头施针,也值得吓成这个样子,让我怎么为你篦发”

    却见门口传来“噗嗤”一声轻笑,众人回头,却见黛玉斜倚在绣门处,头上松松绾了一个随常云髻,并无其他钗环,只套了一件月白绣花短上衣,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锦裙。

    柴氏见得黛玉,如蒙救星,忙上去拉住黛玉诉苦,紫鹃见状,朝黛玉无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