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传来一阵兴奋的喧哗,旅社的大门附近聚集着一群人,拿着报纸在大声讨论,黄郛有些厌恶的起身把窗户关上。刘石荪站起来从桌上的盒子里拿起一支雪茄,不慌不忙的给自己点上,然后才慢声说:“亦农兄的话有道理,日本人现在情况不妙,他们看上去强硬,实际上巴不得我们现在就停战,让他们有从容调动的机会。”
“委员长的意思是以长城为线,日本人的要价太高。”袁良在一旁提醒道,蒋介石的意图来之前就交代了,长城是不能交出去的。
“战场上变幻莫测,日本人是吃了轻敌的亏,让何应钦占了点便宜,其实他也知道,一旦日本人反应过来,局势就会立刻转变。”殷汝耕对前景并不乐观,神情很是忧虑。
“昭公,你是怎么想的?”袁良感到殷汝耕的话有些道理,但蒋介石的吩咐也不得不遵,否则回去何以交代。
“国势衰微,由不得人哪。”黄郛沉思会叹息道:“把委员长的意思和藤原他们谈谈吧,看看他们的态度。”
藤原是日本北平领事馆海军武官,日本外务省和海军对关东军企图主导中日和谈非常不满,在内阁指责军人干政,关东军跋扈,不听调遣,最终陆军部决定让步,日军的谈判代表中增加了藤原和驻华代办中山祥,而内阁也做出让步,同意关东军代表冈村宁茨到北平参加谈判,但冈村正滞留旅顺,尚未赶到北平。
黄郛他们在挖空心思想求和时,中南海居仁堂内却弥漫着热烈的气氛,何应钦脸上的那层隐晦一扫而光,脸上竟隐隐带有些许红光,被熊斌、徐永昌、徐祖贻、于学忠、宋哲元则围在地图前轻声议论。
黄绍没有加入那群人中,他坐在座后的沙发上。看着有些意气风发的何应钦,他当然清楚他的得意从何而来。《北平时报》、《世界报》、《京津时评》等报纸纷纷称颂他的运筹帷幄之功,把他赞得有如当世诸葛。可这场反攻的真正策划者却没有丝毫报道,这让黄绍为为自己好有些抱不平。他抬眼看看四周,庄继华没在作战室内,这家伙回北平后神出鬼没的,不知道在做些什么。
“喜峰口对面地日军还没有变化。”宋哲元的嗓门有点大,按照事先制订地计划,喜峰口应该加入反攻中,截断日军东西两线的联系,为此何应钦把四十军庞炳勋部全数划归宋哲元指挥。
“第六师团也没有西进的企图。”徐永昌见何应钦吧目光转向他。便立刻补充道。
“武藤信义这是要做什么?不管西义一了?”熊斌有些纳闷,从地图上看,义勇军、差动反攻部队、八十七师、十七军形成的绞索正缓慢而坚决的套紧第八师团的脖子。
“他不会还没觉察吧?”徐祖贻说完之后就知道自己错了,中国方面铺天盖地的宣传下,没有觉察除非关东军司令部上下都是瞎子和聋子,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当然不可能,界岭口方向日军活动频繁,”于学忠指着地图上滦河以东说:“日军是不是要在冀东发动攻势,以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何应钦点点头,他也注意到日军不正常地地方。第八师团的局面正在向危险方向转变,但关东军却没有西进增援。而是在冀东地区增加了兵力。
“滦河防线我军兵力略显薄弱,”于学忠没有宋哲元那样喜形于色。东北军从这场反攻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可接下来,如果日军从滦河方向进行突击,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东北军,更何况还有还有塘沽和天津也都是东北军的防区:“此外,塘沽、天津的形势也不是很好,日军的两条军舰到达港外。”
何应钦一惊,如果日军从塘沽、天津登陆,而且天津还有日本驻军。而这一带只有五十一军一个军在防守。日军恐怕只需一天就能打到北平。
“上官云相的第三路军最好不要调到前线。”熊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