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章 怒斩盐商(第1/3页)  大明藩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大盐商的审判结果很快出炉,审判的内容也如出一辙。

    首先,在皇孙朱由楫的主导下,没收过盐商们巨额的银两,这是刺杀的动机。当然,具体没收了多少银子文官们没敢细细追究;

    其次,刺杀的歹徒均是盐商的家丁,刺杀的弓弩均刻有盐商的家徽。虽说家丁是新招募的,刺杀案后大多数消失不见,找到的家丁要么是烧的面目全非c要么早已神志不清,但这丝毫不影响定罪;

    最后,皇孙遇刺当日,所有在场的目击证人均证实,刺杀当日是群狮楼射出罪恶的第一箭!这是人证!

    铁证如山!——至少文官们是这么认为的。

    至于皇孙朱由楫要求把未在场的郑c梁二家盐商也开刀问斩,文官们不但如同空气一样视而不见,反而上书声称郑梁盐商为商人楷模,闲杂人等不得妄加迫害!

    于是乎,大盐商们刺杀皇孙一案,草草收场,大盐商们很快被定了罪。

    依据大明律,刺杀皇室形同谋反,按律应当全家抄斩,家产充“公”。

    当然,定案后最开心的莫过晋商和徽商老家负责抄家的官员了。

    朱由楫得知审判结果后,没心情c也没时间去可怜被冤枉的盐商和家眷几千口人的性命。

    称这些大盐商为国家蛀虫绝对不为过,大明的盐商手握富可敌国的财产,在明末乱世却几乎毫无作为,就凭这点就该杀!

    皇孙遇刺审案结束后,朱由楫就在通州等待行刑日。想出去游玩却被锦衣卫阻拦,毕竟刚刚发生皇孙遇刺事件,谁也不想再出波澜。

    万般无奈之下,朱由楫只能待在行营,思绪也经常飘向西南方向。

    长江,江陵。

    没落的村庄里,破烂的茅屋内,读书朗朗。

    在这大明朝最普通的地方,偏远c穷困的乡村,朴实的村民根本拿不起束修钱,教书先生也不介意,只是用心的传授知识。

    面对突然闯入的锦衣卫,年近五十的教书先生没有露出丝毫的恐惧,而是整理衣冠,准备坦然赴死!

    附近的乡民听说有人来抓先生,纷纷拿起锄头c铁锹,准备保护先生。

    先生急忙拦住义愤填膺村民,因为先生知道,在大明朝殴打锦衣卫是抄家的重罪,先生不想因为自己而牵连无辜的村民。

    满脸倦色c浑身尘土的锦衣卫见发生误会,急忙换上笑脸给先生道歉,递上某位皇孙亲笔书信。

    打开书信,看到天书般的字迹和错别字,出于老师的本能眉头一皱,接着往下看,面色却越来越沉重,待读完书信,先生竟然泪如雨下c放声大哭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通州运河。

    艳阳高照,妖魔鬼怪无所遁形,是个砍头的好日子。

    按照大明律,砍头的时间有特殊规定,要刨除每月的初一c初八c十四c十五c十八c二十三c二十四c二十八c二十九c三十日,外加上二十四节气日c雨未霁,天未晴及大祭享日和闰月的全月。

    另外,律法规定砍头只能在秋分后c立春前,违者仗八十,显然,目前的季节不适宜砍头。

    不过对于皇孙来说,这八十仗没人敢打,文官们能做的只有写奏章弹劾。

    运河一测,两千多人依次排开,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全都跪在地上。

    哭泣声c怒骂声c哀叹声c傻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正在上演一副人间悲喜剧。

    这两千人乃是大盐商的家眷和仆人,因为涉及到“刺杀皇孙”案,所以盐商的家仆也受牵连,要跟着掉脑袋。

    今日的监斩官,依旧是背锅大侠朱由楫。

    原本这监斩官是文官担任,可是一口气砍两千多脑袋,整个大明朝除了太祖和成祖,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