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2章 影评之死(第1/3页)  电影大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哈哈哈!”

    因为叶惟这篇《是时候评测影评人们了》,丽兹连番的乐笑,真可惜没能参与,这可是历史性的时刻啊!看着普格、霍尼克特等这些之前骂他的人都在上演现形记,感觉真爽,为好朋友骄傲嘛。

    真想看到他们的表情!会不会很尴尬?还有什么?最挑剔影评人奖?它的评选取决于影评人平均评分排行榜的最低者,一部电影想得到他们的好评是最困难的。

    获奖者没有让媒体大众意外,有着“全美脾气最坏的影评人”之称的《华尔街日报》的乔-摩根斯顿,比同行低了11%,这位74岁的老头历尽了影评界的沧桑变化,是现存不多的老资历。

    【我们才知道乔也已经获得普利策奖了!继罗杰-艾伯特和史蒂芬-亨特后的第三位,就在去年,恭喜恭喜。乔并没有被我们豁免,因为我们也发现了他另一秘密。乔是那个最暴脾气的老头邻居,如果他有两张嘴巴,他一整天都会在互骂中度过。他给公认的经典差评实在太多,评说《杀死比尔》“虐待演员和观众”那都不是事,但他也是《警犬追杀令》在metac日tic唯一的好评影评人(70分)“我为它的滑稽感到高兴”,等等…欧文打了0分“点缀着奇怪的丢脸感觉”。这其实真是一个极好的广告“《警犬追杀令》!它能让最狂热的影评人呕吐,让最挑剔的影评人喝彩!”回头我就要看看这部电影。】

    亚军是《纽约客》的安东尼-莱恩,他还没有评过ss,自然就缺乏话题,人们的目光已经被季军牢牢吸引住了,《纽约邮报》的首席影评人卢-拉姆尼克!最挑剔的奖项被纽约帮所包揽,东海岸的风格如此,但拉姆尼克和viy的恩怨才是焦点。

    【我的朋友卢很亲切和善,而这个卢是曾经在电影节和其他影评人争座位几乎打架的人,一直都觉得乔蒙受了很多冤屈。也许纽约影评人特别喜欢狗狗电影,卢以高于平均40分的75分称赞《102斑点狗》“这是那种超脱了评论的电影。”但当了全世界唯一好评者(75分)的《小丑杀手》是怎么回事,“首先这部黑色喜剧有一个男性强奸的场景,那比《激流四勇士》里的那个似乎温柔得多了。”络影评人之中,多数人还没有区分清楚一个问题,这是自己的口味好坏还是标准上的好坏?

    现在纸媒和网络的界限正越来越模糊,某程度上你可以把他们归为一群人,都差不多。愿意思考的影评人已经是稀有物种,影评已经沦为种种掣肘下的个人口味展现,最终集合为大众口味的展现。电影就这样被划分好或坏,这也许意味无论在商业或艺术领域,电影都在市场化、规范化、同质化、平庸化。

    互联网把影评界搅了个透,有人说这是一场变革,其实有些情况在网络出现之前就存在了。影评人是每个人的第二职业,每个人看了一部电影后都会有自己的意见:“天啊,他们拍得太棒了。”、“天啊,他们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烂片?”

    人们有权这么做,但我认为可笑的是,人们把这个就视为“评论(c日ticism/ment)”,不,那些只是谈论。

    什么是电影谈论(摸vie-talk)?它正如你谈论其它一切日常生活的事物,你到某家餐厅吃了一顿饭,当你吃得高兴,你就告诉你的朋友们“那里有一家很棒的餐厅,你们都去试试吧。”当你吃得不高兴,你可能只是抱怨一句“真他马的见鬼。”或者还会告诉朋友们“那里有一家很烂的餐厅,千万不要去,太恶心了。”这就是本来,是现在,也是未来。观众们观影后还没有走出电影院,使用手机等无线通信设备上网登陆社交网站,打上一两句话发出去,就给一部电影下了定义。

    糟糕的网络影评人和80年代开始泛滥的糟糕影评人没有分别,如果有,那就是评语更短。同样,优秀的网络影评人就是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