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它的影迷粉丝们到处查看消息,看到了诸如“现场观众反响热烈”、“掌声足足持续了10分钟”等老话,几乎所有首映礼都这样,可是影评界的评价、自己的观影感受却不一定是这样。
网络媒体们也报道着叶惟的推特影谈,有说他信心爆棚,有质疑他装腔作势,少不了惟密们的支持和惟黑们的漫骂。
14号金球奖提名名单就要公布,为了提前造势,而且15号开始的首周3家影院不存在和任何电影有档期冲突,bsp; 但惊人的事情不只是一件,继《影评之死》关闭专栏后,叶惟在周一的《洛杉矶时报》电影版重撰了一篇长文。
一篇自己写的bsp; 最妒忌的莫过于ss和tlb的未来女孩们,最兴奋的莫过于惟密们,影评界想必在说,你小子发影谈就算了,不带这么玩的啊……
【《冬天的骨头》,★★★★,叶惟,2006-12-11
不傻等了,我们就到女性主义电影捅激进女性主义一下子,看看能怎么样。
这部改编自丹尼尔-伍德里尔的同名原著,由混蛋电影人叶惟制片、编剧、导演的独立电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芮-多利(詹妮弗-劳伦斯)是一位生活在某个贫困山区的16岁少女,她有两个年幼的弟弟,母亲有精神疾病,父亲从事当地家族式的制毒犯罪。他处于又一次被起诉的取保候审中,开庭的日子快到了,他却不知所踪。为了保住被父亲抵押给保释金借贷公司的房屋,芮只能独自一人踏上寻父之路,即使困难重重,要与罪犯们打交道,她必须找到父亲或他的尸骨。
《冬天的骨头》流动着与以往代表性的女性主义电影不同的血液。寻父路上,当帮忙的眼泪叔叔(约翰-哈克斯)走进一家酒吧就要和流氓们斗殴,芮的出现阻止了一场暴力的发生。她没有像两部2003年的影片《杀死比尔》和《女魔头》那样把疯狂的杀戮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芮教育她的两个弟弟“尽量别打架”,这种平常的女性观点并不受女性主义电影的推崇,以暴制暴则在该领域里阴魂不散,哪怕是有着温情细腻的女性面的经典作《末路狂花》(1991)也是如此。
有趣的是,当女性主义者看到某影片把女性降为性客体,她们会非常暴怒于这种冒犯。但当某影片把女性“约翰-兰博化”,其中的冒犯极少被人注意,甚至受激进女性主义的吹捧,仿佛只有暴力才能彰显女性的力量。
而另一方面,男性角色的丑陋绝对化,女性角色的坚实结盟乃至表现出同性恋倾向是女性主义电影的另一只幽灵,并被广泛接受。事实上这和《普通人》(1980,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反女性主义电影所制定的规矩并无本质的不同女性角色丑陋绝对化,所有作用皆为负面,其女权诉求是破坏男性的精神,并使社会陷入混乱。
这些通过丑化异性来为某一性别唱颂歌的意识-形态幽灵都没有出现在《冬天的骨头》中,芮的寻父联盟中有男有女,他们并不是泾渭分明地提供正面和负面作用,而是交织互错的复杂体。片中有男性对芮施加精神上的冷酷迫害,也有女性对芮施加身体上的暴力加害。这个活在男权社会中,被传统女莫能助和被激进女性拳脚相加的受害者是一位现实女性主义者。
她以普通、真实的女性的方式来进行女性力量的彰显,她的好朋友:一位早婚的少女妈妈盖尔-洛克伦(艾丽西卡-维坎德)也是。她们是激进女性口中的弱女人。这在芮不得不跟随一群几乎揍死过她的女暴徒去水塘打捞父亲尸体一幕得到完全展现,她负责抓着父亲的手,整个人在呆滞中哭泣,女暴徒们负责用电锯锯下,全程像只是剔了剔牙。随后芮把父亲的双手交给男警察,这种对男权的以暴制暴并不是她想要的女权方式。
《冬天的骨头》给了我们另一种选择,一个女人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