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搞好关系。”
马歇尔根本不想参与政治,他也告诫艾森豪威尔不过问政治。他说:“政
治是白宫头头的事,让他们去管好了。”
从那以后,艾森豪威尔一直不过问政治,严格遵循马歇尔给他的指示:
打败德军。
艾森豪威尔和俄国人未曾有过个人接触,而盟军最高司令部在1945 年1
月艾森豪威尔派特德到莫斯科去弄清斯大林的计划之前,和俄国人也没有任
何接触。艾森豪威尔比其他人知道得更清楚,红军对最后打败德国是非常重
要的。没有红军不可能实现德国无条件投降。他主张,尽一切努力与俄国人
合作来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他的理由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的是他憎恨德国人。他斥责德国人发
动战争,造成从他的周围看到的巨大破坏,并斥责德国人继续进行这场对任
何有理智的人来说早会撤手的冲突。在德国内部看到的情况加深了这种憎
恨。他在4 月15 日写信给他的妻子玛咪,“有一天我视察了一个德国拘留营。
我根本想不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残酷、兽行和野蛮的行为!真是骇人听
闻。”在他写给马歇尔的信中,他说,“我看到的情况难以用笔墨形容”。
在一个房间里他看到饿死的人赤luǒ着身子一直堆到天花板。艾森豪威尔又
说,我是有意进行这次视察的,以便能够在将来万一出现指责提出这些事实
仅仅是为了“宣传”的倾向时,提供第一手的证据。他安排记者、英国议员
和美国国会议员们参观集中营,要他们亲自去看一看,并把集中营的相片寄
给丘吉尔。
由于从来没有访问或研究过苏联,所以,他象大多数西方人一样认为,
纳粹是不能挽救的,但是共产党情况不是这样;人们不能想象与德国真诚合
作,但是与俄国联盟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的。
为了能相信这点,艾森豪威尔象威尔逊一样,他相信有可能克服文化、
历史、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不同,并同时克服由于世界分成许多民族国家而
来的争夺权力的斗争,在大国一致保证的安全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和平、繁
荣和进步的世界。艾森豪威尔不会天真到使用这样的口号:“保证全世界的
民主”,或“用战争来结束一切战争”。但是他确实经常说,战争的毁灭xìng
变得如此之大,它已经不是解决纠纷的可取的手段,因此必须找到其它的办
法。他亲眼目睹到毁灭,他觉得自己最深入地卷了进去,因为是他发布命令,
是他让成千上万的青年去送死。他极其希望从废墟中出现一个更加美好的世
界。这是一个没有军备竞赛,没有以战争相威胁的大国,没有针锋相对的敌
对联盟的世界。
关键是双方要有坦率的良好愿望。艾森豪威尔自己这方面很愿意向俄国
人表示这种善意。这是艾森豪威尔把柏林让给俄国人的最主要的真正原因。
尽管他一直坚持“军事的”而不是“政治的”因素,他避开这个首都,是为
了非常明显的政治原因使俄国人高兴。俄国人想得到攻克柏林的荣誉;
他们认为他们应当得到。艾森豪威尔并没有表示不同意。他觉得没有什么事
情比争夺柏林会使美俄战后关系出现更坏的起点。他要和俄国人共事,而不
是同他们竞争。
艾森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