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31%,到1995年底已上升至52%。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潘·罗奇认为:“从发展的规模、增长率以及对未来经济重要作用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现在已明显地成为基础产业。”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和经济诸领域的推广利用,愈来愈多的产品使用更多的半导体。10年来,在电子产品成本中半导体所占比例增加了一倍,上升到16%,有的分析家估计在2000年将达到25%。
在上述背景下,世界出现了半导体产业的投资热潮,美、日、韩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电子公司纷纷建造大半导体工厂。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经营半导体的企业都能在竞争中夺取优势,相反相当多的大电子公司遭到败绩。许多拥有高超半导体技术的美国大计算机公司,如IBM、摩托罗拉、数据设备公司(DEC),在半导体产业竞争中并没有占到上风。一度兴旺发达的日本、韩国半导体产业现在正面临重重困难,而惟有英特尔公司堪称一枝独秀。
英特尔常胜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公司高层领导始终保持危机感,总裁格罗夫说:“英特尔一直战战兢兢,丝毫不敢懈怠。”他有一句至理名言常常挂在嘴边,“惟具有忧患意识,才能永久长存。”资深副总裁虞有澄总结20多年在英特尔的工作经验是,“永无止境的学习,追求技术创新的极限,大胆尝试错误的勇气。”正是由于高层领导的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才能使英特尔这条战船在市场竞争的狂涛中劈波斩浪,无往不胜。
在英特尔,它允许相当的冒险空间,而且从来不会轻看“败战将军”。他们认为,勇于尝试风险有助于个人成长。当然,尝试风险会有两种结果:或成功或失败。成功了,自然可以提升创新的领域,这是一种成长;失败了,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获得经验,这也是一种成长,而人在失败时比成功时会成长得更快。英特尔还提倡从尝试错误中学习,不管是别人的错误还是自己的错误,最终都要成为他们学习的最佳跳板。
英特尔时时提醒自己,成功的企业潜在的最大的危机是过于沉溺现状而停滞不前,所以必须继续尝试风险,将知识扩充到新的领域。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从尝试错误中学习和提高,正是英特尔在高科技管理上的独到之处。这一切,使英特尔时时刻刻走在高科技发展的最前列。
英特尔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他们仍然认为,电脑产业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英特尔人信心十足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然而,对任何一个风险投资家来说,罗克对英特尔公司的投资都是令人赞叹的。诺伊斯和莫尔的经历已经证明他们是半导体行业的超级巨星。尽管这时的行业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但整个行业的集中度仍然不高,那些新成立的公司要进入这一行业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而新的企业的加入,强化了产业内部的竞争。
在罗克投资英特尔公司以前,行业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以风险资金为基础的风险企业。然而,事情正在改变。其他初露锋芒的风险企业家正在寻求其他风险投资家的帮助。从1967年至1972年,仅半导体行业内,就有30余家的风险企业成立,其中不乏像国民半导体公司、超微半导体公司这样的优秀企业。
风险投资的急剧增加要比行业销售额的急剧增加早4年左右。要把半导体行业的成功完全归功于风险企业的发展是不恰当的,毕竟,像IBM、AT&T和摩托罗拉这样的巨型企业仍在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风险资金加快了新产品的发明和商业化进程,这一点是无需怀疑的。90年代初,英特尔公司、国民半导体公司、超微半导体公司的销售额已超过70亿美元。
微软霸业,谁与争锋
比尔·盖茨的成功,验证了一条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