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第2/4页)  被隐蔽的真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早在1992年的时候,当地就已经崩过一次会,当时每个会平均的资金规模在几十万元之间,最大的也就一百多万元。但是标会的崩盘还是带来了巨大的创伤,“清会”整整花了四年时间。

    1999年,福安的经济初步恢复元气,“标会”又卷土重来。也许是接受了几年前的教训,刚开始的标会都是月会,入会的人也不太多,每个会员的会钱在数百元到几千元之间。

    2003年,国内的普遍缺电为福安的电机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福安的电机开始畅销全国,电机厂的老板们发现,他们卖一台电机竟然可以赚到一万元到两万元的纯利,“只要开足马力,钱财就滚滚而来。”

    财富的诱惑让人们开始冲动,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毕竟是少数,另外没有抓住机会的人感到眼红心热。

    标会在这个时候提供了另外一种“一夜暴富”的机会。

    26岁的陈燕(化名)是福安一个服装店的老板,1999年开始经商,在生意刚起步的时候,她通过参加亲戚朋友组成的月会,获得了两万元的启动资金,几年下来,她的服装店给她带来了几万元的积蓄。

    “一开始很正常,会里都是熟人,外面的人是不能介入的。”但是到2003年下半年,事情开始起了变化。

    陈燕发现,除了自己,会里的其他人好像都突然富裕起来了,仔细一问才得知,这些人除了参加“月会”外,还参加了“半月会”,会里的一些成员甚至用标来的钱参加其他“半月会”。

    再往后,标会的时间越来越紧凑,从“十日会”到“五日会”,最后变成了疯狂的“日会”。

    陈燕发现,那些参加“日会”的人,获得了惊人的高息,有时候一万元的日会,标金高达40~50元。身边的一个朋友在jiāo纳30万元会钱后,一个月竟然获得了15万元的回报。

    “每个人都知道最后会倒掉,但是谁都认为没那么快,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陈燕说。

    福安当地的第二大“会头”李住价值百万元的别墅被愤怒的会脚们砸了个稀巴烂,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搬走。

    2003年底,陈燕终于下定决心,卖掉了自己的服装店,加上储蓄和向亲戚借的钱,共计13万元,参加了一个“半月会”,jiāo了6个月的会款后,共计获息6.1万元。

    最后的崩盘发生在2004年5月18日,福安当地的第二大“会头”李住投案自首。这个40岁左右的女人是经受不住会脚的追债而投案的,据称她的会总金额达到1.3亿元。李住在做会前,是宁德市医yào公司福安采购站的职工。对她来说,拘留所可能是一个更为安全的地方,她价值百万元的别墅被愤怒的会脚们砸了个稀巴烂,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搬走,走入满目疮痍的别墅,还能依稀感受到当初的豪华阔气。她的会脚们说,在投案前,李住已经把自己的丈夫和儿女送到了国外。

    ---------------

    第16节“集体癔症”(2)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公安机关从李住家中抄出了一张欠条,高达1560万元。“这是目前福安已知的、金额最大的欠条。”

    会头李住的投案,是因为她的一个“会脚”江翰文在5月初的出逃,江翰文又是另外一个标会的“会头”。这就形成了“会中会”。

    除了会中会外,小会的会头参加大会,大会的会头参加更大的会,会套会,形成了一个金字塔,资金不断向顶端聚集。

    正是这种“会中会”、“会套会”形成了一个连环套,一环断裂,集体崩盘。

    “一夜之间就瘫痪了,很多会头都找不到了。”一名会脚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