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司机啊朋友什么的喝酒,一般不用政府接待。”该消息人士介绍说,根据张的个xìng,为雷“谋点利益”应该不是意外之事。
但是另一个曾在该县县委工作的老干部却不这样认为,其实买这个水泥厂在当时几乎没用什么钱,而为雷出面奔波的是当时该县的另一个主要领导,“那时候雷与张的jiāo情应该还没到这个地步”。
雷和张究竟在什么情况下相识,流传于世的多个版本都很难查证。但在当时,雷已经在璧山当地建立了相当的政府资源,璧山县一位雷生意圈的朋友如此概括雷的个xìng:“这是个找了500万元就敢把500万拿出来大家花、自己一点不留的人。”
据与雷有过从的人介绍,雷好车、嗜赌一个是敢用金钱赌明天的赌徒,一个是颇重江湖义气的政府官员,他们走在一起似乎并非偶然。
1997年7月,张调往黔江任职,而雷也在这里摸到了他今生为止的“大鱼”。
黔江曾经是一个以贫穷而闻名的地方,重庆直辖后一度作为一个开发区存在,托管相邻的几个县,后又改设为区。张刚去黔江时的职务就是开发区工委书记。
直到如今,黔江人谈起张宗海都感情复杂。肯定者认为张有想法和开拓精神,而反对者则指责其大肆利用机会为其亲朋好友牟利,并且“生活作风败坏”。焦点主要集中在张在黔江任上所做的几件大事上:大规模改造旧城、上马市政基建、推进企业改制以及修建长达7公里的滨河公园。
---------------
第19节民营企业主生存图景(2)
---------------
所有这些事情都需要钱,张的办法是,以地委的名义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引老板进山”的活动,以提供优惠政策等办法向外招商引资。一大批璧山的商人在这个时期赶赴黔江,其中甚至不乏从政府部门下海的官员。“可以说,他们后来都发了财。”一位璧山的老领导对记者说。
雷也在这个时候来到黔江。除了极少数的人,雷在黔江几乎不为人知,直到张宗海事发,依然没有多少人能清楚地想起雷究竟在黔江做了些什么。
那时候,雷的眼睛已经盯在了资本市场上。据中纪委的调查,“张宗海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帮助雷某某获得和买卖股票谋取利益,收受雷某某所送贿赂人民币300万元”。
那不是普通的买卖股票,一位曾经也是资本市场“玩家”的知情人士透露说,在张的帮助下,雷通过壳公司运作,拿下了乌江电力战略投资者所配售的3200万股。据称,雷拿到手的股票价格是7.8元/股,而抛售价是21元/股,“大约赚了4个亿左右”。
雷摸到了“大鱼”。但没有人知道,这个中学没毕业的乡下人,为何如此熟知资本市场上的种种猫腻,也没有人知道他投资股票的巨大资金来自何处。这位知情人士表示,“他的身后有高人指点”,但他不愿透露背后的“高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一条绳上的蚂蚱”
按照张宗海案发至今的公开报道,其中相关涉案人员相继落马的时间表大致是:
2003年11月25日晚,张小川与重庆有线电视台广告部副主任董燕、广电网络公司一位副总以及张小川的弟弟等四人被纪检机关“双规”;其后相关方面逮捕了雷世明;2004年1月,华夏银行重庆分行行长谭雄被相关方面带走;而张宗海直到4月方才被“双规”。
“当时一听说张小川出事了,我就知道雷世明肯定出事,而雷出事,谭肯定跑不了。”一位银行业的资深人士对记者如是说,他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张小川,1946年生,1993年8月开始出任重庆市委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