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3 章(第1/4页)  中国远征军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烈侧攻,营主力在pào火掩护下乘机渡过南那江,于14日占领中丁克林,日军遗尸30余具。

    4月12日,113团第2营沿马拉河东岸开路前进,击溃少数阻击之敌,于13日占领东丁克林。15日,第2营第6连伏击了由中丁克林狼狈逃窜而来的日军官兵40多人,全部歼灭。至此,西、中、东丁克林一线及其以南,了无敌踪。新1军经过两翼作战,将瓦康至丁克林一线完全占领。

    三攻占英开塘、高利、拉吉

    新1军占领瓦康、丁克林一线后,日军56联队一部退守瓦拉渣,主力集结于英开塘、沙逊山附近。在孟拱河以东的55联队,以一部退守丁克林东南山地,主力集结于高利、瓦兰、拉吉,企图凭借险要的地形和坚固的工事阻止新1军前进,并相机反击。新1军为迅速夺取卡盟,继续向南进攻。

    军右翼新22师以65团沿公路攻击正面之敌,64团由右侧沿沙逊山攻击日军左翼,策立正面战斗。4月17日,各部按部署行动。当天晚上,65团主力进抵老木河。64团也于4月17日沿沙逊山西麓进抵瓦拉河北岸。4月20日,65团第2营越过瓦拉河,向东南开路前进,于22日到达瓦拉渣南端附近。第3营于23日到英开塘以北约1英里处,与据守阵地约1中队日军发生激战,至25日将敌击溃。当天65团及66团第3营,进抵潘玉河,中午12时,以猛烈迫击pào火轰击敌阵。下午,日军援兵1中队反击65团第2营阵地,不断冲锋,经过两小时手榴弹及白刃搏斗,日军在丢下50多具尸体后,退入原阵地,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右侧64团主力于5月1日到达马拉高西北两侧,原预计当天出动空军轰zhà后,即进出公路,切断65团当面之敌退路。但因气候恶劣,空军无法出击,该团遂以pào兵截断英开塘日军退路。这样,新1军就以迂回与正面进攻相配合,包围了英开塘日军。此后,中美军队陆空联合,一举突破英开塘。

    5月2日,65团主力于英开塘以北,66团第3营在东北,64团在西南,完成了对英开塘日军的包围。因退守英开塘的日军死守不退,驻印军总指挥部决定陆空联合攻击,以便迅速占领英开塘。

    5月3日13时,美军出动飞机36架,对死守的日军进行反复俯冲轰zhà,随后,战车第1营出动轻型和中型坦克57辆,突入敌阵,各种火pào也随战车前进,延伸shè击,压倒了日军的战防pào和战车ròu搏队,日军阵地被顷刻摧毁。此后,64团各部在空中掩护下搜索前进,以主力夹击65团当面之敌。64团第2营在空中和战车掩护下,向敌突击,敌主力移向西翼,激战两小时,才前进300码,日军又进入预备阵地,经空中轰击,不但不退,反而发起反击,激战4小时,仍成对峙状态。当晚日军因死伤过重,企图乘暗夜之际撤退,被发觉后以集火shè击,抛下大量死尸逃窜。4日中午,65团第2营进占英开塘。

    新1军自发动缅北攻势以来,这是首次以强大的空军和战车部队配合作战。英开塘之战日军坚强纵深设置阵地,一举被突破,正是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功劳。新22师自4月17日起至5月4日,激战17日,前后击毙日军410多人,该师阵亡军官11人,伤12人,士兵阵亡145人,伤507人[注:西奥多H怀特:《史迪威文件》第266页。]。

    军左翼38师接受总指挥部命令以后,决定从孟拱河东丛山地区分两路南下,114团为右路,112团为左路,夹击卡盟之敌。113团为师预备队。

    4月16日,114团鉴于地形为斜长河谷,旁边为库芝山脉,地势险峻,日军占居高临下之利,遂以第一营在左,策应该团正面攻击,第2营为预备队,第3营沿拉克老河攻击前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