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部队除守备怒江各要点、在怒江西岸进行游击的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在保山、永平、大理、弥渡、祥云一带整训。另外,宋希濂还向军政部要补充兵2万,以充实各军师的兵源,同时掀起了一个旨在使官兵们能耐艰苦,shè击准确,善于攻坚的练兵运动,为以后的反攻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立大理干部训练团,主要是为反攻缅甸培训大量工作人员,派到滇西各地去从事地方工作,组织民众,运济粮秣、侦察敌情,配合部队作战。
当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从中缅边境各地,尤其是从腾冲、龙陵跑出来不少中学生及从缅甸回来的一些华侨青年。因为受战争的影响,他们大多数没有钱,不能到昆明等地去继续就学,但又无其它出路,成天在保山等地街头流浪,衣食困难。宋希濂征得林蔚同意并转报国民政府军委会,拟定成立“滇西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把这些青年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充实力量,很快得到批准。(1943年5月,由于军委会驻滇干训团在昆明成立,滇西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改名为“驻滇干训团大理分团”。)蒋介石兼任名义团长,副团长为龙云、李根源(后陈诚代之),宋希濂兼任教育长,董仲筅任副教育长)1942年8月,滇西干训团正式成立,地点在云南大理三塔寺。第一期招收学生共1100多人,编成一个总队,下辖三个大队。干训团的教育方针为“对滇西青年施以三民主义的政治教育和必要的军事训练,培养他们成为保家卫国的干部”[注:同上,第55页。],训练期为一年,训练课程为政治、军事并重。当时的政治教育虽未公开对学生进行fǎn gòng教育但对三民主义的解释却是以戴季陶、蒋介石等人的反动思想体系为依据灌输给学生的。因此,这个干训团虽然在鼓励青年学生投身抗战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就这个团的根本xìng质来讲,则是为guó mín dǎng蒋介石政府服务的。当时西南联大的一些著名教授潘光旦、费孝通等人还应邀到大理讲学,为宣传抗日,教育青年做了一些积极的工作。
滇西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先后办了两期,1945年3月结束。接受过训练的学员共约2千人,除一部分派到各军师充当排连级干部外,大部分按原籍组成许多小队派到滇西各县去做地方工作,并有部分深入到滇缅边境等地区工作,这两批学员的确为后来远征军反攻缅北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第五章滇西远征军的战略反攻
第二节滇西远征军的组建和整训
怒江对峙的第一年主要是宋希濂的第11集团军,它控制着整个滇西的局势,担负着保卫滇西,准备反攻缅北的重大任务。但由于日本占领缅甸后,切断了滇缅公路,中国对外陆路jiāo通完全丧失,国际援华物质(尤其是盟国的军事援助物资,不能运入中国,致使中国的抗战面临着严重局面,也直接地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中美双方认为:为了使中国坚持抗战,实施美国的全球战略,必须要打通美国援华租借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但要打通滇缅公路就必须中美英三国配合作战,反攻缅甸。为此目的,中美双方制定并实施了在云南整编、训练、装备中国军队中国远征军的计划,为盟国反攻缅甸打下了基础。
一史迪威的计划与远征军的组建
1942年3月6日,史迪威首次以中国战区最高司令的参谋长身份晋见蒋介石,就向蒋介石提出要用美国租借法案军备物资为中国训练30个师兵力的计划。他时刻不忘陆军部给他的命令“增加美国对中国政府援助的效果以便进行战争,帮助改进中国陆军的战斗效能”[注:查尔斯F罗马纳斯、赖利森德兰:《史迪威在华使命》第74页。]。史迪威清楚地知道,中国名义上有300万军队,约300个师,但这些师平均缺额百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