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的指挥中心。中国政府能够在重庆立足7年之久,是同广大的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浴血奋战,最终打通了中印公路,重新开辟了与海外联系的陆路jiāo通分不开。
中印公路的打通,滇缅战场的胜利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起到了相互配合和支持的作用。太平洋战争bào发后,中国共产党就十分关心缅甸的局势,关心中国陆上国际jiāo通线的重新打通。缅甸沦陷以后,《新华日报》不断发表社论,呼吁盟国要作好切实准备,收复缅甸。当缅北反攻开始后《新华日报》又发表评论,紧急呼吁,快快从滇西出击,打几个胜仗。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战役打响后,《新华日报》又发表评论,表示“为了加速这种打击的效果,为了加强中原我军的奋战,我们不但在华北、华中的敌后已有配合作战,……我们在其他邻近中原的战区,还要有更广泛的出击”。[注:《新华日报》1944年2月16日。]从实际情况看,1944年到1945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在敌后各战场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滇缅反攻。与此同时,滇缅反攻的胜利,也配合和支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的斗争。
第三,滇缅反击和打通中印公路的胜利对反法西斯世界联盟的全球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遏制了日军西进的势头,解除了印度的威胁,支援了英国和欧洲战场。
印度是英帝国在远东的心脏,印度的安全不仅对英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反法西斯同盟军在东方的集结地,又是中国驻印军的训练场所。如果日军拿下印度,对于英国来说将是灾难xìng的后果。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的:如果日军控制了缅甸而闯入印度和印度洋,“则将造成我们在整个中东的崩溃”。中国发动怒江攻势时,丘吉尔致电蒋介石,表示“无限欣慰”[注: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作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第3册第468页。]。由于中英美三方合作,特别是中国部队在缅北、滇西的浴血奋战,迫使日军疲于奔命,无力西犯印度。
其次,粉碎了日德法西斯在中东会师的战略设想。
日本大本营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后,计划从缅甸进军印度、锡兰,进而与德国在中东会师,使德日意法西斯势力连成一片。
1942年6月,德军攻占北非重镇托卜鲁克,数万英军投降,英国朝野震动,埃及惊恐不安,德意席卷中东的危险已迫在眉睫。苏德战场苏军形势也极为危险。丘吉尔分析形势,(SJTXT小说下载网-Www.sjtxt.Com)指出:当前的急迫问题,是德军穿过中东,同来自印度的日军会师的可能,这是很不祥的。英国陆军总参谋长布鲁克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他指出:如果日本完全控制了印度洋,通往苏联南方的线路就会被卡断,土耳其就会被孤立起来,同盟国就会失去中东的石油供应,德国人就会轻而易举地进入黑海和苏联的高加索后方。正在危急的时候,日军在缅北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战役中连连败北,随着中印公路的不断向前延伸,日本与德国在中东会师的设想完全破产。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和北非地中海战场,成为反法西斯联盟世界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再次,反攻滇缅,打通中印公路,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美国的亚洲战略和太平洋战场。
太平洋战争bào发后,美国的亚洲战略是使中国政府坚持抗战,把中国作为以后反攻日本的重要基地。日本切断滇缅公路后,美国担心如果不能重开中国陆上国际jiāo通运输线,就不能维护中国抗战的局面,反法西斯联盟就失去了从陆上反攻日本的基地。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