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 章(第1/4页)  中国商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牲的精神,是不敢外出经商的。晋商的活动区域,南自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起大阪、神户、长崎、仁川,西达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在广袤的欧亚大地上,都有晋商长途跋涉的身影,晋商活动范围横跨了欧亚非澳四大洲。正是有了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才使山西商人在国内外创造了辉煌成就。

    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并非是山西商人的专利,而是成功商人的共同特征。创业之初,往往没有什么资金投入,开创者只得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一点一点的积攒,此外难有别的选择。李嘉诚从当茶馆跑堂开始,王永庆16岁卖米为生,霍英东20岁就有了南沙群岛冒险采海草的经历。

    香港富翁霍英东幼年家境相当困难,全靠父亲租船驳运货物维持生活。收入不多,生活艰辛,他们全家穷得连鞋都穿不上,无论寒冬酷暑,都是赤脚行走。有一次过旧历年,他父亲第一次穿双新鞋上街,在小摊档把鞋脱了,蹲在凳上吃粉,吃完双脚落地便走。回到船上才发现竟然没有把鞋穿回来,因为他向来没有穿鞋的习惯。

    霍英东7岁那年,年仅40多岁的父亲患病不幸去世。因为染病时间很长,天天用中草yào治疗,把本来就很有限的一点钱都花光了。此后,霍英东一家生活更加困难了。那时,他还有一个9岁的姐姐,一个5岁的妹妹,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他母亲身上。

    霍英东就是在这样的贫困状况下渡过了他的童年。他18岁时找到第一份工作,在一艘轮船上做火夫,轮船是烧煤的,他的工作就是铲煤。那时霍英东干得非常吃力,回到家里全身骨架像散了似的,倒下床就呼呼入睡了。他只干了9个月,在老板裁员时给解雇了。后来,霍英东又到太古船坞抡大锤打铁,到机场当苦力,到仓库去帮人磅米。直到他母亲倾其所有和他人合股在湾仔鹅颈街开了间杂货店,霍英东才结束打工生涯,开始管理这家杂货店。

    霍英东20岁时,买了一条旧的运输船雇人到南沙群岛冒险采海草卖钱,结果没有赚到钱,几乎丧命于荒岛。25岁那年,霍英东与别人合股成立公司。再后来,霍英东苦尽甘来,时来运转,从房地产发迹,又从挖海沙、承包工程中赚到很多钱,事业逐步发展,最终累积了亿万家财。

    //

    ---------------

    忍受常人不堪忍受之苦(2)

    ---------------

    在20世纪30年代里,印度尼西亚富商林绍良还只是一个小伙计或者跑单帮,出卖劳动血汗的人。他每天必须在三更半夜,大地一片黑暗的时候就起身,用手工磨碎咖啡豆,然后用旧报纸分包成1盎司(1盎司=283495克),或者半盎司的小包,骑着单车跑到六七十公里外的三宝垄市,在那里兜售咖啡粉。林绍良在回忆自己从“单车跑街的小贩”开始干起的经历时,总是教导家族成员和企业员工要勤苦耐劳,不要背弃吃苦耐劳原则。

    在私营企业中,企业掌舵人往往是一个多面手,既是总裁,又是日常工作的顾问,也是处理难题的能手,他们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被称为“标准型工作狂”的台塑董事长王永庆,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跑步6000多米,然后开始工作,除了吃饭时间之外,从不间断工作,连看电视的时间都没有。他的家族成员和员工称他是“像是24小时上紧的发条”。胡应湘、蔡万霖、霍英东、王安、庄永竞、陈玉书、吴水阁等,都是这样有名的“工作狂”。

    吴水阁从10多岁开始谋生,艰苦创业,刻苦耐劳,终于成为新加坡第五大银行老板,而且还投资到橡胶种植、棕油等行业,现在已拥有马来西亚种植股森美兰公司、印尼维基尼亚橡胶公司等。不管是银行业,还是种植、加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