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亨玉毫无资本,全赖借款支撑,改组为天亨永,照常营业,未发生倒闭,全凭了王盛林的人格信用。1929年大盛魁遇到危机时,王掌柜派人送两万银元,同事们坚决拒绝,认为此款无法归还,王掌柜正色道:“假如20年前没有大盛魁的维持,天亨玉早完了,那里还有天亨永呢?”
晋商在相互往来中,如果“相与”者一度占了便宜,也要尽量忍耐和相让,轻易不会诉诸于官司。“银子拿在相与者手里,总比花在衙门里强”。万一对方倒闭,成了呆账,也就听之任之,当作教训。如民国初年包头双盛公财东杨老五欠复盛全白银6万两,无法偿还,杨老五给复盛全财东乔映霞磕了一个头,就算了事;大顺公绒毛店欠复盛公现洋1000元,还了一把斧头、一个箩筐即算了结;广义恒绒毛店借复盛西5万元,仅以数千元的房产抵偿了事。复字号晋商这样做的指导思想是舍钱买个厚道,不愿动不动打官司,舍钱买个害。这种恢宏气魄,大将风度,影响深远,其他商号每以能与复字号来往为荣。
//
---------------
团结一致,结帮挺进
---------------
商场虽然不见刀光剑影,血ròu横飞的酷烈,但流血之痛、伤亡之惨并不比战场少见。晋商在这个“战场”上,结帮挺进俄罗斯,用一片片小小的茶叶为武器与俄商久久酣战,显示了必胜的信心和超凡的胆识。
中俄贸易向来以茶叶为大宗,由于茶叶已是俄罗斯人“不可缺少的主要饮料”,晋商才能通过恰克图贸易市茶与俄商获利。虽然从福建、江西及两湖产茶区长途北运的茶叶成本很高,既有采办费、运输费、库存费,还要jiāo纳税银,但由于畅销不衰,用量巨大,茶叶生意获利依然高达成本的10倍以上!
恰克图的晋商主要靠茶叶暴发,故也称为茶商。长期以来,他们不仅垄断了恰克图的茶叶贸易,而且还垄断了茶叶的生产、加工和运输,一条龙式的“流水作业”线,相当于晋商的生命线!但在鸦片战争后俄商手持不平等条约带来的特权做的利刀,向晋商的后背刺来!断货源,把晋商逼向绝境!九省通衢汉口向为茶叶集散地,茶商众多,过去,一直是晋商垄断那里的茶叶市场。但俄商来了在汉口开设洋行,将红茶、砖茶装入轮船,自汉运津,由津运俄,运费省俭,所运日多,遂将山西商人生意占去三分之二。
这仅仅是开始,那些大胡子、大鼻子、大个子的俄商脸上,已找不见在恰克图与晋商友好相处的表情了。从一个个趾高气扬中,就可看出他们的蛮横和霸道。他们运茶不够,还要办厂制茶。在汉口九江、福州都办了机械制砖茶厂,生产量和质量都很高,中国制茶业被沙俄所控制。恰克图晋商所办的商号纷纷倒闭,俄商又趁机倒账坑骗,使晋商损失极为惨重。
怎么办?一贯坚毅果敢、顽强进取、富有竞争经验的晋商不会轻易败退出茶叶大战。深谙“敌进我进”等兵法之道的晋商决计“由恰克图假道俄边行商”,再由俄地与“西洋诸商”贸易。显然,这一极具国际眼光的行动对俄商深入内地、控制茶叶生产和贸易的侵略行径是有力的回击。“敌进我进”,同样去断俄商的后路,分割、占领其已有的茶叶市场。
当晋商到敌人后方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时候,俄商当然是不甘心向后退缩的。因此,在这一时期,中俄茶叶大战才真正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用酷烈二字来形容才算得上恰如其分。俄商恃强霸市,有不平等条约所赋与的种种特权做后盾,还有机械制茶的优势,似乎不可一世;晋商绝中求生,同仇敌恺,势在必胜,既有长期经营的经验,又有在产茶区和销售地形成的良好信誉,同时,晋商还得到了与自身利益攸关的清王朝减免税等优惠条件的支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