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获一蚌。煮食时,中有一珠,长半寸,俨然大士像,惜煮熟失光,为徽人售去。
舅得詹事
燕文贞公女嫁卢氏,尝为舅求官。公下朝,问焉。公但指支床龟视之。女拜而归,告其夫曰:“舅得詹事矣。”
三足鳖
黄庭宣知太仓,民有食三足鳖而化地上,止存发一缕、衣服等物,如蜕形者,人以其fù杀夫报官。庭宣令捕三足鳖,召fù依前烹治,出重囚食之,亦尽化去。
鱼羹荆花
许襄毅官山左,有民布田,其fù飨之,食毕而死。囊毅询其所飨物,及所经道路。fù曰:“鱼汤米饭,度自荆林。”公乃买鱼作饭,投荆花于中,试之狗彘,无不死者。
dú□
铅山卖薪者xìng嗜。一日,市归,烹食,腹痛而死。张治其狱。召渔者捕,得数百斤,中有昂头出水二三寸者七条,烹与死囚食,亦腹痛而死。
两头蛇
孙叔敖幼时遇两头蛇于路,杀而埋之。相传见此者必死,归泣告于母。母曰:“蛇今安在?”对曰:“恐害他人,已杀而埋之矣。”母曰:“汝有利人心,天必之!”果无恙。
筝弦化龙
唐刺史韦宥,于永嘉江浒沙上获筝弦,投之江中,忽见白龙腾空而去。
牒蚌珠之仇
夏原吉治浙西水患,宿湖州慈感寺,夜有妪携一女来诉曰:“久窟于潮音桥下,岁被邻豪yù夺吾女,乞大人一字为镇。”公书一诗与之。公至吴松江,有金甲神来告曰:“聘一邻女已久,无赖赚大人手笔,抵塞不肯嫁,请改判。”公张目视之,神逡巡畏避。公忆曰:“是慈感蚌珠之仇也。”牒于海神。次日,大风雨,震死一蛟于钱溪之北。”
与蛇同产
窦武产时,并产一蛇,投之林中。后母卒,有大蛇径至丧所,以头击柩,若哀泣者,少间而去。时谓窦氏之祥。
得鱼忘筌
《庄子》:“筌者所以得鱼,得鱼而忘筌。”比受恩而不知报也。
鱼游釜中
广陵张婴泣告张纲曰:荒裔愚民,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知其不可久。今见明府,乃更生之辰也。
巴蛇
《山海经》:“巴蛇蚕象,三岁而出其骨。”
虫豸
鞠通
孙凤有一琴能自鸣,有道士指其背有蛀孔,曰:“此中有虫,不除之,则琴将速朽。”袖中出一竹筒,倒黑yào少许,置孔侧,一绿色虫,背有金线文,道人纳虫于竹筒竟去。自后琴不复鸣。识者曰:“此虫名鞠通,有耳聋人置耳边,少顷,耳即明亮。喜食古墨。”始悟道人黑yào,即古墨屑也。
蝗
有四种:食心曰螟,食叶曰,食根曰蟊,食节曰贼。赵守青州,蝗自青、齐入境。遇风退飞,堕水而死。马援为武陵守,郡连有蝗,援赈贫羸,薄赋税,蝗飞入海,化为鱼虾。孙觉簿合肥,课民搏蝗若干,官以米易之,竟不损禾。宋均为九江守,蝗至境辄散。贞观二年,唐太宗祝天吞蝗,蝗不为祟。
水母
东海有物,状如凝血,广数尺,正方圆,名曰水母。俗名海蜇,一名虾蛇(音shè)。无头目。所处则众虾附之,盖以虾为目也。色正淡紫。《越绝书》云:“水母以虾为目,海镜以蟹为肠。”
海镜
广中有圆壳,中甚莹滑,照如云母。壳内有少ròu如蚌,腹中有小蟹。海镜饥,则蟹出拾食,蟹饱归腹,海镜亦饱。迫之以火,蟹即走出,此物立毙。
百嘴虫
温会在江州观鱼,见渔子忽上岸狂走。温问之,但反手指背。不能言。渔子头面背黑,细视之,有物如荷叶,大尺许,眼遍其上,咬住不可取。温令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