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 章(第4/4页)  孝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谏争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

    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

    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

    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

    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

    孝乎!”

    大 意

    本章讲述对孝要有辩证态度的道理。一味地恭顺父母之命,并不一定是

    孝,面对父母违背道义的行为或主张,儿子要进行谏争,帮助父母改正错误。

    如果此时“从父之令”就是不孝。推而广之,臣之于君,亦是如此。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

    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

    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

    自北,无思不服。’”

    大 意

    本章讲述孝的超凡作用。文中举昔日贤明之君为例,指出虽贵为天子也

    必有父有兄,天子若能孝父母、敬兄长、致敬于祖先,其作用就会大大超出

    凡人之孝,可以“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本章以《感应章》命

    名,是说明天子之孝可以感动天地神明。

    文中之诗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必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大 意

    本章讲述君子的事君之道。君子事君要时刻想着国君,进见时必须想着

    如何办好国事,奉献自己的全部忠诚;退还后,要考虑如何弥补君上的过失。

    对待君上,君子应顺从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