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二十一章 :赵牧的构想(第2/3页)  我为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阳郡,对于赵国来说,可谓是意义重大。以前拿下全城等五城,只不过是在与燕国之间占据了战略上的优势,但姜新亮一旦带着渔阳全郡整体投入赵国,对于燕国,就将是一个沉重之极的打击,燕国的复兴之路,也将戛然而止。而赵国自次以后,当真可以对燕国的予取予求,现在的燕国,真正有战斗力的只剩下渔阳郡兵与高远的征东军,但这两支军队,对燕国可谓是貌和神离,征东军与东胡开战,无法分神,渔阳郡兵再归了赵国,燕人,便几乎失去了机会了。

    秦国势大,一两次的战役胜利,并不能改变秦强赵弱的态势,秦国的暂时示弱,不过是因为刚刚拿下韩国,还没有来得及消化而已,赵牧相信,只要秦国将韩国消化完毕,战争的号角便又将吹响,这个时间,或许是一两年,也或许是三五年,他要做的,就是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不顾一切的壮大赵国的力量。

    魏国现在是抗击秦人的前哨,不但不能动,还要帮助他们更强大一些,看门狗,自然是越强壮越好,但躲在赵国身后的燕人,偷偷摸摸地打算,可瞒不了赵牧,将他彻底打垮,甚至纳为己有,才是赵牧的最终目标。

    秦国要强大,赵国何尝不想强大,秦国想席卷天下,难道赵国就不想么?如果拿下了燕国,再趁势击败辽西的高远,辽东的东胡,赵国与秦国之争,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赵王趁着荆如风击败王逍的机会,不吝赏赐,大肆加封荆如风为大将军,何尝不是为了牵制自己,这一点赵牧也是看得很明白的,不过他不在乎,荆如风现在极端仇视秦人,如果说河东之战,他只不过是为了扫复秦武烈王,向赵王证明自己的价值的话,那当河东大败,秦人刨了他的祖坟之后,他对于秦人可算是极端仇恨了,这样一个有才能,又熟悉秦人的家伙来主持对秦作战,赵牧乐见其成。

    荆如风再能战,有一点无法改变,他也是一个秦人,所以他只能牵制自己,而无法取代自己,赵牧现在已经在太尉的位置上看待所有的事情,他谋的是全局,谋得是赵国称霸天下的大业。所以,对于赵王的小动作,他真正是无所谓。

    “长寿,你来瞧瞧这几份情报?”赵牧抬起头来,揉着太阳穴,看着刚刚走进屋内的周长寿。周长寿原是河东大营的悍将,与吴增同是赵牧的心腹爱将,荆如风入主河东大营之后,赵牧留下了吴增,毕竟吴增在河东大营多年,对于那里的军务熟悉,可以帮得上荆如风,而调离周长寿,也是赵牧向荆如风的一个表态,自己不会挚肘于他,否则吴增与周长寿同在河东大营,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荆如风架空。

    荆如风也不是笨人,对赵牧的好意也是心领神会,上任之后,不但没有削减吴增的兵权,反而大力提拔赵牧仍然留在河东大营的儿子赵锋,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河东大营的上下一心,击败王逍的这一改变天下大局进程的一战,不过这一战之后,荆如风也当开始整顿河东大营,想来吴增呆在河东大营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赵牧已经决定,渔阳郡之事结束之后,就将吴增调去燕魏边境统帅军队,以便随时增援魏国,防止秦军的卷土重来。

    而对燕国的战事,自然是要由周长寿来主持。短则两年,多则五年,是自己经略燕国的时间,这便是赵牧为自己定下的时间表。

    周长寿拉了一张椅子,坐在了赵牧的身边,他是赵牧的老部将了,单独相处之时,却是没有那么多的礼节,接过赵牧手里的几份情报,周长寿细细地地看了一番,却没有发现什么蹊中跷之处,都是一些极正常的军力,官员的调动以及朝中重臣的动向。

    “太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周长寿摇摇头,有些不解。

    赵牧皱着眉头,“起初没有注意这些,今日突然心血来潮,与姜新亮约定的时间越来越近,我反而心里越来越不踏实起来,这才找出了这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