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七十章:继往开来(60)檀锋心中的死局(第2/3页)  我为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需要付钱的,百姓有工钱可拿,热情也是极高。

    更重要的是,汉国政府大力投资基础建设,汉军打到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完善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他们的运输能力也大大提高,新式马车的运用,节省了大力物力,那种运用铁轮子并在外头包裹着橡胶的新式马车,能装得更多,所有的牲畜也更少。

    而更为关键的是,完善的道路,新式的马车,科学的转运,使得汉军无论在面临什么样层次的大战之中,所动员的人力最少,他们不会因为一场大战便抛荒国内的田地,不会因此而对国内的经济民生产生致命性的影响。

    而在秦国,这就不行了。像两年前的那一场与汉国的大战,光是李信的十万部队,便动员了近二十万民夫押运粮草,辎重,从而使得那一年国内的粮食产量骤减两成,多数地方出现了粮荒。

    檀锋将自己这两年的研究,全都写成了详细的报告,上奏给了秦王,他希望自己的这些研究能够引起秦王以及朝廷的重视,从而从根子上对秦国进行一些变革,否则长此以往,汉国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到时候,即便是秦楚联手,也将难以抗衡汉国。

    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死局,绕来绕去,终在局中。

    国家之间的对抗,军事之上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更多的是国家的整体实力的对抗,单以军队来论胜负,就算暂时取得一定程度的胜利,也难以改变大势,就像这一次楚汉的彭城之战,秦楚为些殚精竭虑,构画良久,最终虽然成功地将汉国新一军包了饺子,但楚人却没有将新一军斩尽杀绝,黄歇与屈重是相当清醒的,他们不愿意在这个时候与汉国结下死仇,从而成为秦国的一面挡板,他们在提出了要求并获得满足之后,将新一军残存下来的军队尽数放了回去。

    只可惜楚国有黄歇,屈重这样清醒的人在啊,要是楚人将新一军屠杀殆尽,那么现在的高远必然会因为国内的压力而不得不对楚国动武,两国打起来,而且是大打,那才是对秦国最有利的一种态势啊。

    想到这个,檀锋又不由得想起了高远搞的那个大议会,这是一个到现在檀锋也没有看清楚的衙门,说他有权,他们没有任何的施政权力,但说他没权,连汉国最高政事堂的决议他们也敢否决,高远弄这个东西,到底是想做什么呢?

    他想建立一个上古时期才存在的那种制度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算是秦国的福音么?

    摆摆头,檀锋不再去想这个问题,现在他已经明白,高远的脑袋,就不是一个正常的脑袋,但他弄出来的东西,却又能让他的汉国如同插上了翅膀一般越飞越高。

    茅威事件,他损失了最得力的手下檀康,当年在燕国留下的最后一批人也在这一次行动之中灰飞烟灭,十不存一,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在汉国活动的能力,对于那些幸存下来的,檀锋让他们深深的隐藏下来,没有自己的命令,再也不要有任何的活动,这些最后的钉子是宝贵的,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动用。

    让他感到安慰的是,檀康没有白死,他成功地劫持了茅威,并引此而重创了汉国的新一军,而檀康也因为这一次的功劳而被追封为将军,算是自己为他的家人给了一个交待,而自己,也因为这一次的功劳,被秦王封为了颖川候,这也足够让他自傲了,作为一个外来者,檀锋比路超更早封候,要知道,路超的背景可比自己要深厚得多。

    同样投靠了秦国的茅威亦被封为候爷,根据与楚国的协议,在随县建立了生产炸药的工坊,周玉足足派出了五千人的军队在哪里守卫,对那里工坊的严密保护比起咸阳的王宫有过之而无不及,黑冰台更是不知道掺了多少沙子进去,日夜监视。

    第一批产品,檀锋这里也分到了几十斤,檀锋实验了几次,威力的确惊人,但在使用上也有着致命的弱点,而且在保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