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继往开来(123)老臣子(第2/3页)  我为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基地。而他,也是从哪里开始,名震天下。

    从那时开始,那里有大型的建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汉王很多次召他回蓟城,他都摇头谢绝,坐在大堂里,天天与案卷打交道,那不是他能做到的,他也做不来,看着一张张文稿之上那鸡抓一般的字迹,郭荃笑了起来,真要用这个字迹在那一份份的案卷,报告之上签字,那可真是丢了老脸了。还是现在好,身边更多的是那些大字识不得一萝筐的工人,民夫。

    从当官之后,他才开始认字,写字,只是多年下来,自己这一笔字,仍然是写得奇丑无比,这也不能怪我啊,我实在没有多少时间能花在练字之上,只要是那么一回事,让人认得就行了。他在心里笑道。

    这个匣子里,装着他这十几年来的心血,所有的心得,经验,他都一笔一画地记下来,年长而久,终于装满了这个匣子。

    大型的工程摧生了无数的发明,或大或小的发明太多,郭荃已经高得不太清了,但仍有很多让他记忆犹新,龙门吊,塔吊的发明,解决了转运,安装大型石料以及钢铸部件的问题,水泥的发明,使得硬化路面变得简单至极,为了节约架桥的成本,钢架桥梁应运而生,就在前不久,一帮专司建桥的大匠居然提出了索拉桥的提议。

    有时候有些人提出的新方法,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郭荃却都是极力支持,从紧张的经费之中抽出一部分去让他们实验,让他们摸索,这些年来,虽然失败的是大多数,但却也有无数的新发明诞生出来,成为了大汉工程史上熠熠闪光的明星。

    有多少人因此获得汉王的专门奖励他已经记不清了,有多少人因为新的发明而获得专利从而一跃成为富翁他也记不清了,人老了,这记忆力是当真不好了。

    他轻轻地合上匣上,一年前汉王过来视察时,看了他的这些心得,当时他还为自己的一笔字的丑陋而羞涩不已,但大王在看了他的心得之后,却是惊为天人。

    “郭大人啊,好好的将他写完,这就是我们大汉工程制造的典籍啊,百年或者千年之后,我或者被人忘记,但你却会因为这部书而被世人铭记。”

    当时大王的话让他觉得无地自容,怎么可能有呢,不管是百年之后还是千年之后,大王怎么会被人忘记呢!如果没有大王,就没有郭荃,自然也不会有这些心得体会了。

    自己这辈子真是值得了啊!积石城,大雁城,横贯大汉南北东西两条交通大动脉,都是出自己之手,自己是看着他们一点一点从无到有被修建出来的,而现在,他们都成了大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曾经的自己以为要烂死在积石山上,化为一团枯骨无声无息地消散在人间,当时的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在进入天命之年后,人生的际遇竟然来了一个如此的剧变,现在的自己,算是功成名就吧!不但成为了天下最强大国家的一部之长,还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儿,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郭家后继有人呢。

    就是苦了自己的妻子呢,小了自己差不多三十多岁,自己还常年不在家,安在蓟城的那个家,全靠她一个人操持了。

    想到妻子那清秀的面容和儿子奔跑的身影,郭荃美美的笑了。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真是有些累啊,外面不时响起小型的爆破之声,那是在清除最后的小障碍了,郭荃伸了一个懒腰,闭上了眼睛,真是要好好休息一下了,东西大动脉贯通,自己总算是完成了大王交给自己的任务,这一次可以安心地回到蓟城,然后向大王请辞,好好地回家去安享晚年了。

    缓缓地吐出一口长气,郭荃闭上了眼睛。

    工棚之外,忙碌依旧,远处的大道之上,一路人马自辽西向这边行来,郑均很是兴奋,作为辽西郡的郡守,东西大动脉的贯通于辽西而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